星期五
2023年11月24日
第06版:特别报道

产业地标、文化名片与生态底色交相辉映

祥泰之城的幸福表情

中国医药城鸟瞰

第十四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开幕

泰州早茶文化节现场

“梅兰芳艺术节”戏曲专场演出精彩纷呈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水韵凤城

泰州长江湿地风光

姜堰溱湖春色

本报记者 徐肖东 陈志奎

一桥飞架南北,踏足与镇江一江之隔的泰州,熟悉中透着一股亲切和陌生。

10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泰州:“这城很大,但各种尘世间的幸福极多。”

千载之下,这座祥泰之城的幸福表情又何处寻觅?

从拔地而起的医药城,到舞榭楼台的凤城河边,再到候鸟云集的溱湖湿地……参加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百媒看泰州活动,目之所及,皆是盛景:特色鲜明的产业地标、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风景秀美的生态底色,所有这些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无不在诠释幸福泰州的时代蝶变。

健康名城的活力“拼图”

瑞科生物向津巴布韦提供疫苗技术扩大国际化版图,扬子江药业入选江苏民企百强并在多个榜单居前列,30多家上海金融机构走进中国医药城进行产融对接,召开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会议集聚发展资源,20个项目在2023中国医药城(上海)投资推介会上集中签约……

眼下,加速奔跑的大健康产业,在江苏泰州产业棋局上“妙手”连连,高能推进。去年,泰州大健康产业规模实现2850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946.2亿元,规模约占江苏全省五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预计202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历经多年发展积淀,当前泰州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泰州市发改委主任陶玲介绍。

截至目前,泰州市已落户医药健康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9家,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3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企业,阿斯利康、雀巢健康、勃林格殷格翰等14家国际知名企业。

“泰州大健康产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总纲已定,概括为‘一个目标’和‘四个定位’。”陶玲介绍,“‘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四个定位’,就是把泰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和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

这意味着,泰州市须围绕“1+4”总纲,直面既往的不足和短板,致力于多做一些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前瞻性思考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让外界提到“大健康”就想到泰州,真正在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梅郎故里的文化名片

泰州是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也是清代大戏剧家孔尚任名作《桃花扇》的定稿之处。三位宗师让泰州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梅、桃、柳”——梅兰芳纪念馆、桃园、柳园为代表和载体的“戏曲文化三家村”,成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饭后听评话、入夜赏闲戏”,已成为泰州人特有的生活情趣。

“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早茶文化、红色文化、盐税文化”,泰州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建网说,泰州将完善文物保护机制,推动非遗创新发展,让文物和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泰州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可亲可感。

为更好地擦亮“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名片,泰州市持续举办“梅兰芳艺术节”“百梅争艳”戏曲汇等活动,每年邀请一批“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奖者来泰演出,为市民送上京剧、越剧、淮剧、锡剧等各剧种精品剧目。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超过100人次的“梅花奖”得主登上“百梅争艳”戏曲汇舞台。前不久,来泰献演的梅尚名家、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梅花奖”得主王艳说:“泰州对国粹艺术的展示和传承做到了实处。”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泰州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繁荣发展。

春天菜花金黄,兴化凭借“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绚丽景观,吸引中外游人前来欣赏满城春色。据统计,2023年千垛菜花旅游节期间,千垛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溱潼会船甲天下,天下会船数溱潼”。每年4月,十里溱湖成为欢乐的海洋,数百条各式各样的船只汇聚溱湖,上万名会船选手飞篙走桨。

泰州美景与泰州早茶相得益彰。眼下,“泰州早茶”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五一”假期连续两天登上央视,“泰州早茶火了”话题多次冲上抖音热榜。泰州早茶与泰州城相伴相生,历经数百年技艺传承、赓续经营,已成为这方水土独特的生活凝炼,是泰州独具特色的美食品牌和文化标识。

追青逐绿的鲜亮底色

秋末暖阳下,在泰州市漫步长江两岸,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滚滚长江水奔流至此,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再折向东南流向大海。

良好生态环境托举起泰州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泰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坚持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生态面貌之变是思想站位之变、机制行动之变的必然结果。泰州在全省率先编制《泰州市沿江“一张图”规划》,泰州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从52.2%降至49.3%;建成18公里沿江生态绿化工程,长江岸线绿化面积累计超过240万平方米。

湖上观光,万鸟翔集。走进姜堰溱湖湿地,水天一色,空气清新,美景如画。“环境好不好,只要看看鸟!”溱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保宣教员张明指着空中翻飞嬉戏的鸟群如数家珍地向游客介绍,从9月份开始,随着第一批冬候鸟灰头麦鸡的到来,这段时间,已有超过1万只冬候鸟来到溱湖过冬,其中以斑嘴鸭、夜鹭的数量最多,还有绿翅鸭、绿头鸭、苍鹭、白鹭、白骨顶以及多种小型雀形目的鸟类,共计30多种。

近年来,姜堰区全方位生态修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全面控制外源污染。搬走湿地周边化工企业近30家,撤出畜牧养殖场20家,迁出停靠湿地周边河流“僵尸船”30多条,对湿地沿线的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实施雨污分离等改造工程,排放水全部达到国标。全面打造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

久久为功,多年来,姜堰区累计投入50多亿元,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几十万株,组织实施水系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栈道,让游客在溱湖湿地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湿地、生态为主题,园内的湖泊、河流等占景区总面积的37%,现有各种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其中有麋鹿、扬子鳄、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样性的生物湿地,日渐成为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栖息地。每年冬季,10万只候鸟在溱湖安家栖息,“万鸟云集,千鹭飞起”成为溱湖湿地的又一景观。

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泰州持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3-11-24 产业地标、文化名片与生态底色交相辉映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4189.html 1 3 祥泰之城的幸福表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