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11月22日
第05版:润州天地

关口前移 各方协同 方法创新

“三度”工作法打造劳动争议仲裁“枫桥”模式

本报通讯员 梁丙午

“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拿到这笔钱,我们终于安心了!”李女士是润州区某企业的员工。因外贸订单减少及疫情等因素,李女士和同事被拖欠工资长达数月之久。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形成了分阶段支付的调解方案。最终,这起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得到成功化解。

为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润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023年前10个月,区仲裁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73件,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降低,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

关口前移 业务指导有温度

“太及时了!仲裁员与我们结对子,解决了我们业务发展快、人员流动快、管理跟不上的风险隐患。”润州区某物业公司的负责人高兴地说。

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安排青年党员业务骨深入开展“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活动,通过长期走访服务辖区企业、建立微信工作群、法律宣讲、调解员培训等举措,分析劳动纠纷多发、常发原因,指导企业规范用工,提升企业自主化解争议能力。同时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指导辖区内大中型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负责企业发生的用工管理、内部协商和争议预防工作,并通过微信、电话咨询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服务。让劳动纠纷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切实发挥好预防、化解争议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各方协同 多元化解有深度

“如果没有你们的调解服务,我们公司就要面对一起集体劳动争议了!”近日,润州某公司负责人对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工作人员赞不绝口。近期,该公司因订单下降,对数十名员工采取了减员、轮岗等措施,引发员工不满。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该公司调处争议。经过连续两天耐心细致的讲解,公司同意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发放经济补偿,员工诉求得到圆满解决。这是润州区人社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跨界协同,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润州区人社局不断构筑多元化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与法院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联合法院、律师事务所成立“能说惠道”调解工作室,与工会、法律援助部门联合建立联动调解机制,打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一站式服务,为农民工、妇女等群体提供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服务,依托“互联网+调解”平台上线使用、专家调解平台,形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合力,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

方法创新 规范建设有力度

近年来,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大力推行“互联网+仲裁”,探索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文书“云送达”“邮寄送达”。聚焦“阳光仲裁”,开展仲裁开放月、仲裁案件评查等系列活动,推行开标准庭、办标准案,举办典型案件公开庭审。针对投诉人较多、情况紧急的案件,仲裁院与劳动监察大队将力量有机整合,实施部门联动办案机制,定期召开监察、仲裁部门例会,相互交流执法维权方面的特点、难点问题,结对共建开展业务程序、快速接访和处置投诉、举报案件;同时联合区总工会、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定期分析案件态势,推动劳动争议联动预警防范机制建设,充分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动调处的工作常态。

让前来求助的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费一份心、少误一次工”,让劳动争议仲裁院成为劳动者心中的“主心骨”,是润州区仲裁院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区仲裁院全体工作人员每天都在用真心、真情、真意的努力来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换取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2023-11-22 关口前移 各方协同 方法创新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3780.html 1 3 “三度”工作法打造劳动争议仲裁“枫桥”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