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蓉 本报记者 姜萍
截至10月底,镇江高新区PM2.5年均浓度为3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73.5%;完成24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完成率达96%;积极推进14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省政府挂牌督办重点生态项目中,镇江高新区已完成国三柴油车淘汰79台,年度目标完成率达88.76%;开展100家餐饮油烟整治或“回头看”。目前,镇江高新区各项环保措施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镇江高新区深刻领悟“生态要提升”重要之义,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当前紧迫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强化履职担当,系统开展辖区大气污染专项治理。
四不两直强攻坚。镇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高度重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污染防治攻坚一线,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分管领导每月召开攻坚例会,定期召开大气和水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等专题会议,每周带队现场巡查,有效推进涉工业企业、在建工地、港口码头等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加强扬尘、尾气、露天焚烧、工业排放等污染源控制,从严压实治污责任。高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强化精细化管控,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高效完成。
把脉问诊开良方。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目标,镇江高新区聚焦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老旧柴油车淘汰率等重要指数,开启“一题一策”模式,针对性开展治理工作。针对扬尘管控工作,强化监督巡查,对问题反复、整改不到位的工地、码头,区级责任部门联合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强化道路保洁工作,增加冲洗频次,延长道路每日雾炮作业时间,由原来的每日6小时增加到每日12小时;开启重点路段智慧路灯雾化系统。针对秸秆禁烧工作,持续保持禁烧工作高压态势,加大高速公路、高架等重点区域和夜间、雨前、收割高峰等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秸秆焚烧行为和火点信息,充分利用无人机巡查、新增的13个视频监控烟雾识别系统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秸秆焚烧,将发现的秸秆焚烧火点信息及时通报,真正实现早宣传、早发现、早处置。针对整治餐饮油烟工作,高新区城管部门联合环保、蒋乔街道对区内小吃摊点开展专项整治,对烧烤、排档等门店的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使用、清洗维护等进行检查,确保油烟净化设施达标、正常使用、定期清洗维护。切实将各方面管控要求细化到点,监管责任落实到人,以可操作、可量化的“作战图”纵深推进空气质量治理工作落实。
监督巡查强质效。对照网格区域,高新区多元化采用“线上监管+线下巡查”的方式,全面强化监督巡查工作。针对秋冬季秸秆焚烧管控工作,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成立5个督查组对各村(社区)开展常态化督察,每天出动10人次巡查5个点位;蒋乔街道每天出动近30人次,巡查点位近30个;针对区域扬尘管控工作,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坚持“日日巡查+时时管控”,持续加大治尘抑尘监管力度,切实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标本兼治,提升空气质量,提高区空气质量排名。
下一步,镇江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聚焦各类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实抓细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举措,全力以赴推动高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