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6日
第03版:要闻

龚宝梅:42年扎根乡土 传授良技一心为农

本报记者 潘宇琴 本报通讯员 程莹

“最近大棚里的豇豆长得很好,就是突然飞出来很多小蝇子,怎么办呢?”国庆刚过,在镇江新区大路镇百色桥河边,32岁的蔬菜种植户张德战一脸愁容,打电话向大路镇老农技员龚宝梅求助。

接到电话后,66岁的龚宝梅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似乎又深了一些,她立刻起身离开办公室,骑上电动车直奔农户蔬菜种植基地。作为一名乡村农技员,龚宝梅已经扎根基层42年,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奔波在田间地头,推广良种良技,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为农民增产增收献智出力,全心全意将一个“农”字深深地烙在心上。

“这些虫子是美洲斑潜蝇,尽量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最好在没有光线的时候,傍晚打药,达到防治效果……”在农户的大棚里,查看蔬菜病虫害后,龚宝梅心里有了底,她帮助农户制订病虫害防治方案。

来自安徽宿州的张德战和妻子带着3个孩子,在大路镇种了16亩蔬菜,共19个大棚。两年多来,龚宝梅每次来巡查蔬菜质量安全、长势情况的同时,常常给这一家子带上自制的面饼、肉圆、粽子等,也会从邻居、亲友家淘来旧衣服给张德战的孩子们穿。“在老家有事找妈妈,在这里有事我就找龚姨,她爱护我们,我们在这里生活很安心。”菜农张德战摸着头,黝黑的脸上一脸憨笑,眼里闪着光。

“农民很不容易,现在在我们大路镇种菜种粮的很多都是外地人,生活上能帮的就搭把手,农业技术能真正地帮助他们。”龚宝梅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作为农民的女儿,龚宝梅从小跟随父母在田间劳动,耳濡目染父辈们埋首耕耘、劳作四季的艰辛,亲历了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与进步,深知农民的不易。多年来,她积极学习农业知识,从一名普通的农技员到高级农艺师,龚宝梅把毕生所学到的农业技术都传授给农民,因为她知道,只有科学种田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龚宝梅坚持农事农时、课堂教学和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农技员、种粮大户集中培训8次以上,组织新品种、新技术观摩3-5次,技术答疑100余次,真正通过科技推广充实了老百姓的“米袋子”,也富裕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深秋时节的稻田,绿色与金黄色交织成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色。这些天,龚宝梅骑着电动车来回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闻稻香、赏“丰”景。“今年你家的稻子长得不错,叶片挺拔,接受的光合作用强,肯定是丰收年!”在种粮大户夏振华的田埂边,龚宝梅开心地为种植户点赞。点赞不仅仅是因为今年稻子长势好,更因为夏振华和儿子利用无人机来耕耘播种,1200多亩的良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父子接力让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广袤的田野上燃起了新希望。

然而车子骑到另外一片稻田,龚宝梅又开始犯愁了。“这位种植户家的稻子种得太密了,都倒伏了,我得帮他拍个照做记录,好让保险公司来核损。”说完,龚宝梅就拿起手机朝着倒伏的稻田拍了几张照片。她表示,农民买农业保险后,水稻面积超过10%倒伏便可以申请政策性保险补偿。“农民不知道怎么走保险减少损失,所以这些工作,我总留意着帮他们做。”

“为农民着想就是我的工作,他们愁我就愁,他们开心我才能开心,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不觉得累。”龚宝梅说。无论是没退休之前还是退休后,龚宝梅42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汗水。心里想的是农民,念的是农业,牵挂的是农村,龚宝梅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默默耕耘、发光发热。

2023-11-0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1256.html 1 3 龚宝梅:42年扎根乡土 传授良技一心为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