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12月03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旅游+农业”切实带来增收实惠

句容全域旅游托起助农富民路

本报记者 徐蕾 继业 本报通讯员 许家荣

地处茅山有机农业园的农民祝行礼如今靠出售自产的农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旺季时每天的销售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祝行礼表示,公路到门口,游客进家门,赚钱不用愁,这多亏了全域旅游的帮忙。据了解,在句容,像祝行礼这样享受全域旅游带来实惠的农民还有很多,直接受益者就有2万多户,当地农民因旅游而增加的收入占比超过了30%。

近年来,句容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展开谋篇布局,把“山水林田湖”作为全域旅游的共同体精心打磨,让一个个不起眼的原生态村庄鲜活起来。来自南京的李先生在句容玩了两天,他感慨地说:“走了国内许多城市,但对句容印象很深,这里满眼都是绿色的美景,还有五彩缤纷的生态农产品,让人流连。”

同样,来自上海的客人朱华宇近期带着家人一同来句容,尽情游玩了10多个特色乡村,每到一处都会打卡拍照发朋友圈,分享一个个乡村美景。据了解,今年“十一”黄金周中,来句容旅游的20多万游客中,八成多的人选择了乡村生态游。乡村游客多了,农民们足不出户就将农产品销售一空,赚了个盆满钵满。

句容市农业、文旅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句容坚持全产业融合,强化“旅游+”的联动机制,开发了新业态旅游产品、激发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潜力,其中“旅游+农业”更是提升了富民效益。依托该市现代高效农业特色,大力推广农业生态观光、农耕农事体验、四季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模式,通过举办“草莓节”“樱花节”“葡萄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农民变成了旅游项目经营者,高效农业从而发挥出了更高的富民效益。如今“后白悠品”“野山小村”等已成为省内乡村旅游商品的知名品牌。

旅游也成为农民小康的“加油站”,句容建设了40多公里的绿道,同时对山湖路、西部干线、北部干线的公路提档升级,这些公路四通八达,连接到该市50多个村和千家万户的门前,农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据了解,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句容旅游接待量有所下降,但乡村旅游人数却同比增加10%左右,收入也有新的增长。在前不久举行的句容市脱贫攻坚成果展上,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增收的图片成为亮点,一幅幅新旧图片的对比展示了农民奔小康的成果,一张张笑脸中感受到农民富裕后的喜悦之情。

为了通过全域旅游打造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句容市编制了《句容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句容市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句容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目前,宝华山的十六季客栈、沐兰苑客栈等民宿度假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今年接待量已翻了一番,尤其是节假日一房难求成了“幸福的烦恼”。而伏热花海、岩藤农场等庄园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家乐的生意。

乡野变成景区、田园变成公园、家园也是花园……富民效应凸显,一条“全域旅游助力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大道正在句容城乡延伸,构建起旅游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2020-12-03 “旅游+农业”切实带来增收实惠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108663.html 1 3 句容全域旅游托起助农富民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