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第015版:书香镇江

高山仰止,一代大师

——京剧学者封杰眼中的张君秋先生

张君秋与吴励箴

《望江亭》张君秋饰谭记儿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笪伟

霓裳蹁跹,婉转“君”来。日前,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周章路上的张君秋纪念馆正式开放。这座纪念馆里收藏了一部张君秋17岁时灌制的老式唱片,馆内游客互动区也上传了12部“张派”作品,戏迷票友线上扫码即可聆听张君秋经典剧目,霓裳蹁跹、皮黄婉转,大师的声音正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归故里。

1月7日,记者专访了就职国家京剧院的京剧学者封杰先生。“2023年12月15日,我随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的后人来到镇江市,见证了张君秋纪念馆暨大剧院开幕,并参观了有待修缮的张君秋的祖居。”封杰说,在微风吹面、细雨绵绵中,他走进了这家老宅,触景生情,全新的场馆和落魄的宅院,令他萌生兴趣,“张君秋是个怎样的人呢?”

经过与张君秋家人的交往,封杰对大师有了进一步了解:张君秋原名滕家鸿,祖籍江苏镇江。滕家祖宅院落,属于江南风格的建筑,按图纸分析是九十九间半,可以想见滕家当年的辉煌。《朱方滕氏族谱》清晰地记载着滕氏家族的显赫:始迁祖毅公,字仲宏,仕明,吴元年(1366)出为湖广按察使。洪武元年(1368),首擢吏部尚书、改江西行省参政、诰授资德大夫,出生年月日未详。洪武七年甲寅(1374)正月十一日卒于馆。十一世谱序排列中的宗琇,字廉芳者,配妻张氏,即为张君秋的父母。而张君秋在家谱中应为“家”字,故而取名:家鸿。可在谱例中并没有见到滕家鸿的名字,却有其哥哥滕家元的大名。据说,这个“元”是取自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元”。两年多后,次子的出世便取名“洪”改“鸿”。

幼年的滕家鸿俊秀白嫩,扎着两根小辫,每日在父母身边玩耍欢笑,一直被当作“女孩”。直到有一天开始学戏,才取艺名:张君秋。说到走上京剧的道路,至今张家人都感恩京剧老旦艺术家李多奎的指引。当年正是李多奎的一句话“这个孩子的模样这么俊秀,学旦行好!”并推荐给了好朋友李凌枫做手把徒弟。

李凌枫是京剧教育家王瑶卿的早期弟子,颇有教学经验。每天带着小君秋喊嗓、练功,师徒情谊与日俱增。不但自己教授,还把小君秋带到王瑶卿的大马神庙家中,请这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师爷来指导他。首次登台的小君秋在《玉堂春》中饰演苏三,观众听到台上年仅15岁的“苏三”如此的娇美、脆甜的演唱,顿时喝彩声不绝。从此,张君秋“红”了。

徒弟“火”了,师父自然也跟着忙碌了起来,家长找来托付孩子学戏的络绎不绝,师父的收入也就“飙”升了。京剧艺术家赵慧秋回忆:“自从张君秋师哥火了以后,来找李凌枫老师学戏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是其中之一。”小张君秋的演出都会有李凌枫师父的陪伴,直到青年时期,张君秋演出中仍有李师父的身影,直至师父去世。

1938年,张君秋随马连良的班社第一次到上海演出,由于他的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引起戏迷们的关注。同时,张君秋跟随着马连良等人拜访了商界大佬,其中就有银行界吴曾愈先生,他经常带着爱女吴励箴到剧场看戏。张、吴的初次见面,双方留下很好的印象,吴大小姐开始热衷学习京剧。由于接触多了,很快两个年轻人有了爱慕之心,不过当时彼此只有十七八岁,正是青春年少,直到多年后,两个人才真正走到一起。然而,此刻的张君秋却发生了一桩“婚案”。原来,风华正茂、事业呈上升趋势的张君秋被梨园公会的副会长赵砚奎看中,一心将自己的女儿赵玉蓉许配给张君秋。可这时的张君秋心中已有了那位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吴励箴大小姐。起初,张君秋为了不辜负意中人,采取了逃婚的行动,在当时报纸上成了新闻。可是靠唱戏维持生活来源的张君秋,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入不敷出。后来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演出还要依靠梨园公会,便允诺了这桩婚事。数月后,张君秋与赵玉蓉在福寿堂饭庄举办了婚礼,京剧界人士前来祝贺,留下了新人、宾客的合影。

此时在上海的吴大小姐却不知张君秋已成婚,还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习游泳、学开车、练跳舞等之中,尤其是她掌握了6个国家的语言,被视为“奇女子”。当她再与张君秋见面时已是1943年,此刻的两个青年人,双双坠入爱河。特别是吴大小姐在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后,义无反顾地独自来到京城,嫁给了张君秋,并且把随身带来的多年的积蓄,全部上交给了张君秋的母亲。新婚后的吴太太在生活上给予张君秋无限的关爱,艺术上更是给予无限的帮衬。而这时的张君秋也像海绵般从前辈艺术家身上吸纳养分,为日后创立张派艺术奠定了基础。

当时报界评价他“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其华丽的唱腔惊艳四座。

京剧前辈程砚秋在日记里,多次记述了早年的张君秋经常往返程府索取、抄写、归还《金锁记》《柳迎春》《朱痕记》等剧本,并排练剧目等的情景。后来张君秋在新创剧目中,完美地体现了程腔在张派中的“活用”。这得益于早些年,张君秋多次跟随程砚秋到王瑶卿宅上创编新戏《锁麟囊》唱腔的全过程。王瑶卿的一句话“不要挺着人家的脑绷骨去演,自己要多体会剧情,用唱腔感染观众,唱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张君秋遵循一生。那时的程砚秋与张君秋最投脾气,这主要是程砚秋非常喜爱张君秋的一副好嗓子,无私地将自己拿手剧目的秘本送给了张君秋。多年后,张君秋回忆这段时光,谈到程砚秋对他说道:“君秋,我给你说腔,把唱法、气口都教给你,你要用你的嗓子去唱,我的演唱是根据我的条件去唱的,我还希望有你的嗓音条件呢!”而尚小云将张君秋收为义子,教授《汉明妃》《乾坤福寿镜》等戏,使其掌握了尚派的表演风范。梅兰芳更是将张君秋收为弟子,传授《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戏。荀慧生虽然没有直接点拨张君秋表演,却将自己演出的上座剧目的剧本送给了张君秋。纵观全貌,在旦行的后起之秀中只有张君秋的艺术道路上曾经得到过“四大名旦”的传授与点拨。重要的是,张君秋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化为己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创新剧目《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状元媒》《秦香莲》《赵氏孤儿》《西厢记》等历史剧,和《年年有余》《秋瑾》《芦荡火种》等现代戏中,都可听到张君秋运用传统而为新时期发声的“脆美”之音。

张君秋还为时代而歌的《一定要解放台湾》《共产主义现曙光》《怀念周总理》等唱段,虽短小但新声,体现出了张君秋几十年的艺术追求,特别是歌唱毛泽东主席的词《娄山关》。只听张君秋的演唱完全没有旦行的娇柔,而全是阳刚。这也看出了张君秋的艺术特色突出的一个字“正”。青年时期的张君秋经常演出《白蛇传》等带有身段和武打的戏。京剧研究家刘曾复先生提道:“我年轻的时候就看过张君秋的许多带有武方面的戏。”

张君秋深感新中国的平和奋发,激励他无限的创作欲望,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创演了一系列新剧目。在精力旺盛的年华,新中国蓬勃向上的年代,张君秋在“四大名旦”还生活的时代,创造出了令内行膜拜,外行追捧的“张派”艺术。

封杰告诉记者,张君秋为了京剧艺术的抢救、传留和振兴,自1994年起,历时三年多时间,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总顾问,与诸多京剧名家一起,根据前辈京剧表演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录音,由年轻的传承人进行配像,最终完成了中国京剧 “音配像”工程。是的,如今开放的张君秋纪念馆和张君秋大剧院生正逢时,既可提升镇江城市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又可让京剧大师的家乡百姓共享高雅艺术文化盛宴。

2024-01-08 ——京剧学者封杰眼中的张君秋先生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1018.html 1 3 高山仰止,一代大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