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礼刚
王存(1023-1101),字正仲,丹阳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地理学家。曾肇《王学士存墓志铭》云:王存“其先金陵人,后徙润州之丹徒,又徙丹阳。”王存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王存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1046),王存登进士第,历嘉兴簿、上虞令、密州推官。王存修洁自重,深受欧阳修、吕公著、赵概关注和器重,经推荐,治平中(1064-1067),王存入国子监直讲、擢著作佐郎、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
王存多次上书神宗赵顼陈述时政,常为宋神宗赵顼所采纳。元丰元年(1078),为国史院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须请示中书俟旨方可。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宋诏左、右史允许直前奏事,是从王存开始。
元丰二年(1079),王存任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元丰五年(1082),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兵部尚书,转户部尚书。神宗崩,哲宗立,元祐二年(1087),王存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迁左丞。绍圣(1094-1098)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归老筑居,首营家庙。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王存历政民称颂
王存中进士第,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县里有一案,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即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却贿赂其他官员改变案情,王存反而因为履行职责被查办,罢免职务。
王存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兴修水利。当时,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令培筑复故”,王存上奏这件事。王存审查民房侵占官道,让他们撤离。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在下令禁止的同时,对堤岸加培筑固,防止汴河决堤泛滥。汴河堤岸筑固,王存受到京城群众称颂。
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辩说:“故道已髙,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恕无成功。”王存与范纯仁议合,卒辍其役,最终阻止了财力的浪费。
《枢密院诸房例册》一百四十二卷《史略》云:“元祐时,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王存说:‘今京师兵籍是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长久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明确阐明自己的观点。
《京口耆旧传》《宋史》《王学士存墓志铭》均对王存作了记载。《东都事畧》《经武要畧》《麟台故事》《名臣奏议》等,也都有记载。记载虽然详略互异,却实现了以补其佚。
王存书撰《九域志》
王存奉敕书撰《元丰九域志》十卷。《元丰九域志》涵盖二十三路、四京、十府、二百四十二州、三十七军、四监、一千一百三十五县史事记载。《简明目录》云:《元丰九域志》“叙述简括,而体例详于《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兴国》二志。于乡镇之名,土贡之数,皆一一俱载。”
《元丰九域志》是一部地理总志,北宋元丰三年(1080)成书。因在大中祥符年间王曾所修《九域图》(3卷)基础上重修,无绘图,故改称志。王存在志序中认为,方志起于史官,提出图、志、籍“会为一书”而成方志。
《元丰九域志》,上承宋初《太平寰宇记》、下启宋末《舆地广记》,虽文字记载简要,但内容丰实,独具一格。书中除记载当时疆域政区外,又备载各地户数、元丰三年土贡数额及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据统计仅镇即达一千八百八十余个,山岳、河泽亦各在一千以上。反映了宋代史学的重要特点与成就。是一部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的宝贵资料。
《元丰九域志》,总体反映了北宋中期全国行政区域的建置沿革、社会文化及人口经济等的基本状况,起到了“资政救时”的重要作用。《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元丰九域志》曰:“自序所称文直事核,洵无愧其言矣。其书最为当世所重。”
王存宅居王家巷
镇江《京口区志》“街道”章节记载,北宋尚书左丞王存居住在镇江登云门里王家巷。经过千年的发展,王存居住的地方现在成为繁华的市区。“街道”记载:“王家巷居委会,位于电力路中段西侧,1952年建立,居委会设在王家巷7号。”元《至顺镇江志》卷二“坊巷”记曰:“巷八十二”,王家巷即列于其中,王家巷巷名沿用至今。《嘉定镇江志》卷十一“居宅”记载:“知院蔡卞宅,在登云门里,与庄定公王存宅相近。”王家巷位于登云门里,《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足以证明《京口区志》“街道”记载王存居住王家巷之史实。
《至顺镇江志》还记载:“左丞王存宅,在登云门里。《京口集》有存《闲居》诗云:‘族居自买百间屋,月赐官糜六万钱。’又有《却客致假山》诗:‘乞得琳宫就退闲,诛茅结宇郡城弯。闭门自有林峦秀,不用辛勤作假山。’”“族居自买百间屋”,应该是王存在登云门里置屋百间而族居。《却客致假山》写了在“郡城弯”置屋,是为致仕而准备,以及居宅周边的环境。可以进一步证实王存居住在王家巷。
王存居住究竟是在登云门里,还是在练湖之滨?《至顺镇江志》卷十二“校勘记”加以说明:“左丞王存宅。(钞本此条在上文左丞王存宅条后)。案下文云:在练湖之滨,存尝有《过丹阳旧居》诗,见《京口集》。又有《练塘闲居志》云:‘练塘之滨,有室数楹。’又云:‘案存宅在郡城登云门里,此其别业耶?’然则此宅本属于丹阳可知。钞本误列于本府左丞王存宅后,于是一叶之内有两王存宅,而文义不可通矣。今改正。”从王存《过丹阳旧居》诗:“破屋他人居,昔邻今或非。父老迎我饮,祝我昼锦衣。”可以看出,大概是王存为官之前,在“练塘之滨,有室数楹。”为官后居住在登云门里。《过丹阳旧居》,应该是王存途经丹阳旧居所感。王存所居登云门里之宅,《至顺镇江志》在700年前就给予了说明。
王存墓葬五州山
王存于建中靖国元年薨,年七十九,葬丹徒义理乡仙风里。《嘉定镇江志》卷十一·陵墓记载:“尚书左丞庄定王存墓,在仙风里。翰林学士曾肇铭。”曾肇撰《王学士存墓志铭》记曰:“建中靖国元年七月辛未,薨于正寝,有星陨于其第,享年七十有九,讣闻,上辍视朝,一日,赠左银青光禄大夫。九月乙酉,葬丹徒之义理乡仙风里。”义理乡仙风里,在镇江五州山西麓。
《光绪丹阳县志》卷之十二·陵墓记载:“宋,庄定公王存墓,在县治后百步。”曾肇(1047-1107),与王存同时代人,曾肇撰《王学士存墓志铭》记曰“九月乙酉,葬丹徒之义理乡仙风里。”从情理上,以及时间、地点上分析,曾肇《王学士存墓志铭》记载不会有错。可是,明、清志书,如《万历镇江府志》《乾隆镇江府志》《嘉庆丹徒县志》记曰:“又《丹阳志》:庄定公王存墓,在县后。”只有《光绪丹徒县志》卷八“陵墓”记曰:“左丞王存墓,在五州山西之望(‘望’,《嘉庆丹徒县志》卷四‘陵墓’‘左丞王存墓’条作‘仙’。)风里。”
王存于建中靖国元年薨,“宋徽宗赠王存左银青光禄大夫制”曰:“岩廊辅弼之旧,朕以礼遇,以劝导臣工者也。既以宠异其生,亦必追贲其殁,所以极哀荣之数,全终始之恩。故具官某,望着英躔,仕逢熙运,迪中庸而制行,躬仁厚以持心。更练百为,坚完一操。在元丰则受知乎神庙,参联侍从之华;在元祐则被遇于泰陵,协赞机衡之重肆。朕赞承之际,深惟故老之资,邈在丘园,蔚其风节。奄观遗奏,尤倍恻伤。越升二品之阶,峻视六卿之秩。兹为茂典,用展眷怀,尚克歆承,以光隧路。”
《宋史·王存传》赞曰:“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赞曰:王存“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