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3日
第003版:融媒体

小码头街:一眼看千年

视频截图

西津古渡历史文化街区 文雯 摄

“码”上看“巷往”的生活 视频制作:孙力 卞婷婷 胡安琪 钱恒

编者按

一个街巷,一段故事。老巷子裹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

有一种风景叫街景,有一种风情叫巷情,有一种向往是“巷”往。老街旧巷,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街巷是城市的脉络和血管,承载着古城的记忆,见证了古城的历史。一座城市最能唤起人们记忆的,通常是一些历史悠久、具有地域特色的老街巷。古城镇江的寻常巷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承载城市的过去,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源源不绝的文化滋养。老街长巷的变化,也见证着居民生活的变迁。镇江人记忆里的街巷,正在新的故事中醒来。

即日起,镇报集团推出媒体融合新栏目“巷往”,通过全媒体的方式展现古城镇江古街古巷的故事,感受城市绵长、醇厚的韵味。

全媒体记者

郭淑娴 杨佩佩 胡冰心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西津渡景区游人如织。来往游客行走在小码头街上,如同穿越时空,韵味悠长。小码头街通金山、望渡口。街巷不长,底蕴深厚,积淀着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浸润着历史文化的痕迹,见证着镇江的昨天和今天。

小码头街始建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厚重的历史、丰富的遗迹,让它赢得了“一眼看千年”的美誉。它北侧原邻长江,如今的待渡亭,曾是古渡船码头。江水泱泱,南涨北坍,码头越来越小,便也有了“小码头”这般亲切俏皮的名字。在另一种说法里,为了区别玉山大码头,此处的小码头之名渐渐传开。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漫步在小码头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唐代诗人张祜吟诵过的小山楼、始建于宋朝的观音洞、建于元末明初的昭关石塔……在镇江人心中,小码头街更像是一条“考古街”,街巷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镇江作为漕运重镇、交通咽喉,位于渡口的小码头街也几经战火。在历经太平天国运动后,历史古迹多遭破坏,但废墟之上也能孕育新生,老百姓捡拾砖块重建家园,于是便有了“乱砖清水墙”的建筑特色。“越有特色的,越有生命力。”在镇江文史爱好者、对古街巷颇有研究的张峥嵘看来,小码头街正是镇江津渡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曾经通往金山的唯一通道,小码头街见证了无数往来行者的故事,白娘子的药材铺、冷遹兄长的杂货铺,都与小码头街颇有渊源。

随着时代变迁、环境改变,西津渡逐渐淡化、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作为活化石般的风貌却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走在街巷的石板路上,耳边似传来历史的回声。

修旧如旧,古迹新生。如今,在这条不足千米的街道上,集中了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其中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随着集中保护、开发的不断推进,小码头街再现繁华,商铺林立、游人如织,成为了镇江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

时光悠长,岁月回荡。和我们一起走进镇江的古街巷,撷老故事入酒,细品当下生活的诗意与向往。

2024-01-03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90244.html 1 3 小码头街:一眼看千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