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笪伟)由市全民阅读办公室、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报业传媒集团“创意写作”工作室承办的“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五季“我喜欢的镇江名著名篇名句”得到了广大书友的热情参与,经过网络投票、专业评审,评选结果出炉。现刊出一等奖作品,以飨读者。
此岸花开 彼岸自芬芳 ——读张岱《金山夜戏》
□ 季思骆
我最喜欢描写镇江的名篇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散文集《陶庵梦忆》中的《金山夜戏》。这篇小品文描绘了崇祯二年张岱路过镇江金山寺时,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戏剧的故事。
我喜欢《金山夜戏》这部作品的第一个原因是时空的交错感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629年的张岱在镇江金山寺扮演着韩世忠,2023年的我在镇江南山脚下阅读着他们。仿佛时光静止,又好似光阴之箭的穿越。此情此景,既熟悉又陌生。张岱用他细腻的描写“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把数百年后的我带入崇祯年间的金山寺,舞台下灯火通明的寺庙和舞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的我,在栩栩如生的明灭闪烁之间,分不清今夕是何年。
我喜欢《金山夜戏》这部作品的第二个原因是作者对人物的生动刻画,似梦非梦,似醒非醒。“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夜戏惊醒的老僧“以手背採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那些复杂的情绪,随着一系列的动作跃然纸上。“剧完,将曙,解缆过江。”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不在乎他人的眼光,洒脱自在做自己的真性情。
远隔四个世纪的文字影像,此岸向彼岸不停冲击着,此岸与彼岸在相融中共生、共守望。
鹤林禅幽
□ 诚然
千年以来,无数游人游览镇江南山,其中被世人所熟知的有两个:一个是李涉,一个是刘长卿。
李涉写道:“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半日消沉半日欢,尽在高僧对话间。
刘长卿写道:“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暮送灵澈上人,这一送就是一千年,留得青山空悠悠。
两首诗,两个意象,一个是浮世偷闲,一个是暮钟送客,僧人都是主角,尘世中的疲惫,在僧舍的门槛外,得到治愈。两个意象合成一种意境,叫作“竹林幽渺”。这两种意象,一直盘桓在中国文人的心头。
南山,是一座治愈系的山。
寺因诗不朽,诗因寺添禅。人寿百年,山静太古。最终寿比南山的不是什么伟大史迹,而是几乎算不上事情的事情:一日百无聊赖的心绪和一次略带怅然的送别。诗人和青山互不辜负,荷暮送远,念念不忘,回响千年。
至于山下历史的风云变幻,南山并不关心。能与南山共情的,是真正爱这座山的人,是萧统,是刘勰,是戴颙,是骆宾王,是李绅,是苏轼,是周敦颐,是汪懋麟……“无数乱山藏寺小,几多篱径入门深”的空谷禅幽,是古往今来,无数隐者共同构建的南山意象。
出得城市,入得山林,这才是镇江最大的资本。
其实,南山还留住了一个人,那就是米芾。他曾在鹤林寺住过几年,说死后愿化作寺里的伽蓝神,永护鹤林。神奇的是,在米芾死后,鹤林寺的伽蓝像无故倒塌了,顿时寺内钟鼓齐鸣,梵乐齐作。大家认为是米芾来偿夙愿,伽蓝神归位……
所以,要觅禅幽和祈愿事业的都要来南山,出世和入世的愿念都可以实现。因为鹤林寺和米伽蓝一直都在等你。
千年以降,鹤林寺竹林苍翠,高崇寺钟声杳杳,它依旧在等待,在等那个能与它互相成就的人。
一句真不晚,就到了真南山,不妨来做一回青山独归客。
那个人,也许就是你,来吧!
我喜欢
闻捷的《我的发言》
□ 吴春波
因工作关系,我曾阅读过无数首现代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并十分喜爱的却是著名诗人闻捷在家乡丹徒挂职体验生活期间,在县第三次党代会上用抒情诗所作的发言《我的发言》:
我的心情像长江激荡,
深深地感谢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
我知道“党代表”这个光荣的称号,
包含着多么沉重的分量。
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
处处都承受着太阳辐射的光芒。
但是在跋涉过万水千山的游子心中,
最偏爱的地方还是家乡。
……
我们要鼓起人民的雄心,
像长江一泻万里地奔流到海洋;
我们要土地驯服地献出连年的丰收,
棉粮是工业强劲脊梁。
……
我将借用长江那磅礴的气势与歌喉,
为家乡的胜利而放声歌唱。
诗人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党代表”重大责任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光荣称号,更是信任和期望,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这份光荣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他还强烈地流露出对扬子江畔家乡的偏爱和颂扬,要用长江的奔腾气势为家乡的胜利放声歌唱。
诗人《我的发言》的正文部分共16行,诗人对家乡建设充满信心,他的坚强党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发言》内容健康,格调高亢,情感活泼,诗境优美,很有艺术感染力。诗人用《我的发言》抒发情感,读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如身临其境,在场感极强,显得魅力十足,美不胜收。
我喜欢著名诗人
闻捷的《长江万里》
□ 吴明宝
1962年10月至1963年1月,诗人闻捷在家乡丹徒挂职体验生活期间,创作了1万多字的长诗《长江万里》。这标志着继《天山牧歌》和《复仇的火焰》等作品奠定了“新边寨诗人”鼻祖地位以后,他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一个新的高度。正如闻捷所说:“我是长江的儿子,儿子是靠母亲的乳汁喂养成人的。”
全诗的开头这样写:
啊,长江!
你这雪山和冰川的娇子,
远在第三纪那古老的摇篮里,
由于一个黎明的启示,你从梦中醒来。
如同神话所幻想的那样:刚刚吸尽母亲的乳汁,
你就迎着旋转的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
顿时成长为一个摇天撼地的巨人。
闻捷接着用震撼的诗句描绘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写巨人长江跳下昆仑山陡峭的万丈悬崖,穿过唐古拉和巴颜喀拉紧紧扼守的峡谷,跨进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写巨人长江连续六千万年向着波涛万顷的大海流淌、歌唱,像母亲一样向沿途的儿女,献出永不枯竭的甘甜乳汁,哺育万物与华夏儿女……写巨人长江流过像执戈的武士那样遥遥对峙的金山与焦山,流过古代的朱方,当代的丹徒——诗人的家乡,巨人长江在这里开始缓缓流淌,留下一个又一个江心的沙洲,然后永不回头地向东流。第一片段的最后,闻捷这样写:
大海就在前面了,
长江啊,晨曦将为你悬起银丝织成的帷幔,
朝霞将为你托出那闪着宝石色彩的斗篷,
而太阳也将伸出她发光的手指,
为你戴上一顶黄金的冠冕。
闻捷在第一片段中用史诗般的语言叙述巨人长江从源头出发,六千万年如一日,历尽艰辛来到镇江丹徒的情景,灿烂的晨曦、朝霞、太阳为魅力无比的巨人长江举行加冕典礼,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仅仅是闻捷《长江万里》的第一片段就让人不得不刻骨铭心地喜欢这首波澜壮阔的长诗。
读唐诗《题金陵渡》:
共此明月
□ 烟雨长堤
读书期间,我十分钟爱唐朝张祜在江南游历时题于镇江渡口小楼上的一首千古名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首诗用笔清丽细腻,韵味典雅悠长,偏于写实,思绪却又轻灵潇洒,将人生羁旅之中淡淡哀愁与深深落寞诉诸江南山水,为镇江丰厚的人文底蕴又添一笔精彩。
这首千古绝唱流传甚广,诗意精雕细琢不露斧凿之痕,每每诵读总是有一种晚风拂面、江水潋滟、星火摇曳而又万籁俱寂的画面感。
那是一片静谧伶仃的黑夜,诗人客居渡口小楼,远眺汹涌而去的江水和闪烁的瓜洲灯火,似能打捞起一盏盏漂泊的哀思,那明月落在潮水皱褶里,原本皎洁的月色也染上人间情愁。
诗人情感节制,描摹景色干净利落,细节更是浑然天成,让我沉迷其中,忍不住遥想唐朝那一年的客旅之夜,在镇江古城在寂寞渡口,我仿佛也吹着千年前萧瑟江风,欣赏着亘古不变的星月。
读大学时我经过镇江渡口,夜里突然想起这首晚唐名诗,张祜与镇江相逢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苍凉时光里,如果张祜能穿越到现代,会不会被繁华城池与江岸上璀璨靡丽的灯火震惊到呢?
曾经照在张祜心上那轮斜月,如今依旧照耀着这座气象万千的古城。摄影:杨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