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第013版:妙高台

林逋诗中的镇江

苏轼作林逋诗帖 图:沈伯素 提供

林逋像

文/沈伯素

林逋(967年-1028年),北宋诗人,世居浙江,逝世以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世称“林和靖”。林逋熟悉镇江,诗吟镇江。作为镇江人,读一读他的镇江诗,不无受益。

林逋有一些奇特的性格,第一大奇是终生未娶,因特爱梅与鹤,世人谓其“梅妻鹤子”。第二大奇是中年以后隐居杭州二十年不出山,自比陶渊明,在《夏日即事》一诗中写道:“时为渊明一起予”。第三大奇是他作诗随写随丢,并不保存,一生写过无数首诗,后人只收集到330首,并整理成集。

林逋既是多年隐居不出,何以又有镇江诗?这是因为一,据《宋史·隐逸传》载,他初年曾“放游江、淮间”,甚至与朋友一起北游;二是他与高僧诗友相往还,客走必远送。这亦可算作他的第四大奇。他南送北送,东送西送,现存送友诗四十余首,其中,送友至金陵和“赴阙”(至京师)多次,还有到山阳(今淮安)的,这些送别,一般都要经过镇江。明写送至镇江的诗,收录在《林逋诗集》中的,就有《送人游金山》、《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等。他一生来到镇江的次数可与苏轼相比。他的送友诗含有深厚情感,正如他在《长相思》所中写:“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的诗风,可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清瘦”二字传神至极:清即清雅、清淡,有余韵,耐回味;“瘦”则是指诗的题材尽量回避政坛大事,仅写身旁风景和事物。“清瘦”也表现了他的洒脱和超逸,山水气氛比较浓烈。现从《林逋诗集》里,择其有关镇江的四首浮浅赏析于下。

《送人游金山》:“水烟霜树矗层峦,点破江心一簇寒。见说天多剩得月,为予间上上方看。”他和友人在江心小舟上欣赏金山,江水冲击着船舷,山从水烟上浮出,从月光下隐现,层层叠叠。远望金山似乎平淡,却收藏了精彩,使他舒心,觉得是一种上上的享受。

《送牛秀才之山阳省兄》:“之子咏陟冈,别我岁时晏。后夜失群鹤,高天着行雁,楚山远近出,江树青红间。尊酒无足辞,离愁满行盼。”林逋送友人牛之去山阳(今淮安),来到镇江,流连忘返,酒间畅叙友情,自然想到当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与唐代著名诗人产生类似的情感。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杜若萋萋天似水,一樯风信快吟怀。春坊冠盖还朝籍,宝婺豀山别殊斋。访旧约僧登北固,破程乘月宿清淮。东南出宰才居最,畴为言扬向玉阶。”林逋送友人赴京经镇江时,又是游山,又是玩水,两人共宿于北固山,与山僧相会,说古谈今,一个并不太关心政局的诗人,对江浙一带大出人才一事也颇有感慨。

《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画图行李是随缘,立别江头雨霁天。铁瓮独归三月寺,铜瓶轻挂两潮船。吟焚篆籀香初竭,老拥云霞衲已穿。昨夜西梁山下月,为师怀想几凄然。”这是林逋对友人的述怀诗。写到当年与友人共游镇江,逛铁瓮城,“铁瓮独归三月寺”;写到饮中泠泉茶,有“铜瓶轻挂两潮船”一句,记写在船头用铜瓶沉入水下汲取中泠泉水的场景。

铜瓶汲水是诗人对镇江最特殊的记忆。史上铜瓶入诗的不少,如唐代名士张乔,渡船于金山江面,有“铜瓶汲夜潮”诗句;宋代陆游船渡金山有诗句:“铜瓶愁汲中泠水”;名臣文天祥途经京口,也写下了“闲品茶经拜羽仙”和“中泠汲水烹新芽”及“瓶罂制铜绠束麻”等句。赞美中泠泉,也是对镇江的赞美。

林逋出生杭州,隐居杭州,因为人奇特,诗作丰厚,自然受到了比他稍后、在杭州任职多年苏轼的关注。老苏敬仰他的诗作和品行,元祐八年读过林逋诗后,书写了题为《书和靖林处士诗后》诗,此名篇中有句曰:“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乾隆皇帝南巡时,见到苏轼的这幅诗书作品,更是十分欣赏,提笔在纸上题句近百字,盛赞前后两位诗人,御笔中有句曰:“缅高风于千载,抒典雅以重赓。”

2023-12-18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87753.html 1 3 林逋诗中的镇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