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2年12月12日
第015版:书香镇江

“教子有方”家庭代表朱繁 分享教育与阅读的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笪伟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由省妇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2022年江苏省“共话成长 共育新人”家校社协同行动,全省“双减”背景下的教子有方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镇江高新区朱繁家庭入选江苏百户“教子有方”家庭。记者了解到,朱繁同时也是德元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在今年6月30日下午,一场名为“阅读新时代 奔跑新镇江”镇江市全民阅读分享会上,她曾经光荣地被评为“2021年度优秀阅读服务志愿者”。

12月9日,朱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分享了“双减”家庭育儿、读书会陪伴孩子们阅读的故事。作为德元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她坚持每天为社区孩子提供阅读志愿服务,已超过5年时间。朱繁说,凤凰家园社区外来务工人口较为集中,许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陪伴孩子,老人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小区附近也没有专门的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许多孩子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朱繁联合同样热爱中华经典文化的志愿者们,成立了“德元国学经典读书会”,5年多来,引导了“孩子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

“我喜欢读书,我的儿子也喜欢读书,可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朱繁说,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孩子的诱惑,一些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版的儿童读物,虽然孩子喜欢读,可她觉着很多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一些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书,他们又不喜欢。她和儿子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他做主,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爱不释手。朱繁与孩子商定,每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阅读过程中,朱繁发现,孩子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开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孩子一起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朱繁和孩子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读一段,让他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孩子读书懒得做笔记,我们共同读书以来,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他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朱繁说,与孩子一起共读不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孩子不懂的地方我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他一起查资料,家长和孩子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如今,我们的亲子共读是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共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的良好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教育专家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组织的育人职能在我国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保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双减”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更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双减”的核心一是减轻学业负担,二是减轻孩子校外辅导的负担。家长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情况、掌握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不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要给孩子更多选择。同时,父母要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重视科学陪伴,打造亲子游戏、亲情活动,以培养孩子综合素养为目标为孩子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12-12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27950.html 1 3 “教子有方”家庭代表朱繁 分享教育与阅读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