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曾丽萍
阳光普照,丹阳延陵镇赵巷村,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组成了方阵立在鱼塘之上,一如鱼鳞般铺陈闪烁,熠熠生辉。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实现“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绿色红利。
倾角24度、多达80余万块光伏板、3200亩水面,位于丹阳延陵镇的“领跑丹阳”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1.9亿千瓦时,可满足6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从空中俯瞰,光伏组件随着地势起伏宛如一条条黑色丝带,形成一道壮美风景线,它们与周边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图景,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情况下,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赋能。
14.05万千瓦的“领跑丹阳”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于去年1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建成投运,今年6月成功并网发电。该光伏电站场区整体占地面积约3700亩,其中3200亩由延陵赵巷、大吕等5个行政村的鱼塘水域资源组成。光伏区全部采用PHC管桩、545瓦单晶硅双面双玻面板,建设光伏容量约为150兆瓦,在大吕村北面新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6回35千伏线路接入新建的这座110千伏变电站。
该光伏电站绿电将通过1条110千伏线路接入220千伏全州变电站,为丹阳西部地区输送大量绿色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村庄有了一笔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村庄的产业发展。该电站项目负责人桂晓伟说,项目预计每年可对外输送约1.9亿度绿色电力,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6.86万吨标煤。而且,所在村引进光伏项目,水面光伏的亩均租金较传统水产养殖业可增加500元/年。与此同时,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将有效带动周边部分劳动力就业,成为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由于光伏板附着沙尘会降低5%-8%的发电效率,为保障光伏板达到最优发电效率,项目需要聘请人工定期进行光伏板清洗和光伏组件周围除草作业。“目前项目并网发电了,但项目的后期维护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光伏板每3个月就需清洗一次,这个工作量很大,相当于三个月要洗几十万块光伏板。”桂晓伟说,光伏发电站项目建成投运,解决了一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当地村民拓宽了绿色增收新渠道。
对此,大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平华表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符合国家“双碳”发展方向,不仅对于绿色低碳、提升清洁能源有着积极意义,还能保护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