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第08版:国际

西非三国组建邦联有何考量

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过渡政府领导人本月6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会晤,同意组建萨赫勒国家邦联。邦联建成后,总面积近2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00万。

三国组建邦联原因复杂,抱团取暖对抗外部制裁威胁是共同诉求。不过,这一邦联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帮助三国全面提升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不少变数。

【“恐怖地带”成为“政变地带”】

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萨赫勒地区,即撒哈拉沙漠以南一条宽320公里至480公里的狭长地带。该地区多年饱受贫困、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之苦,近年来更成为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猖獗之地。

2013年,美国开始在尼日尔驻军,耗资逾亿美元建立基地,打击萨赫勒地区极端组织。一年后,法国在这一地区启动“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与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协同打击恐怖组织。

只是,在向萨赫勒地区渗透过程中,美国、法国等国被指干涉相关国家内政,支持腐败官员成为代理人,其在当地的军事存在引发更多武装冲突,导致反恐“越反越乱”,更加剧萨赫勒地区的不稳定。

近年来,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民怨沸腾、政变频发,有着“恐怖地带”之称的萨赫勒地区几乎成为“政变地带”。被推翻的政府多被批评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但在减贫、发展上毫无建树。

上述三国军人政权上台后,与法国关系恶化,相继逼迫法国撤军。尼日尔过渡政府撤销允许美国军事人员在尼活动的协议,美军同意最迟于今年9月15日全面撤离尼日尔,结束长达十年的军事合作关系。此外,德国政府7月6日宣布,由于谈判失败,德军将于8月31日前撤离尼日尔。

【抱团取暖应对制裁威胁】

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后,受到法国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制裁和威胁。西共体将军事干预列为行动选项之一,并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随着与西共体关系持续恶化,三国去年9月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签署《利普塔科-古尔马宪章》,宣布建立萨赫勒国家联盟,意在形成共同防务机制。

今年1月,三国宣布退出西共体,这一决定将在一年后正式生效。3月,三国在尼亚美举行参谋长会议,宣布组建联合部队。5月,三国外长提出创建萨赫勒国家邦联草案,旨在将防御联盟扩展至经济联盟、政治联盟。本月6日,三国峰会在尼亚美举行,这是三国领导人首次公开集体会面。

根据安排,邦联成立第一年,由马里过渡总统阿西米·戈伊塔担任领导人。三国承诺建立地区议会和银行,协调外交行动,促进人员、物资在地区内自由流通,创建稳定基金并集中资源在矿业、能源和农业等战略领域建立项目。

事实上,三国有“统一”渊源。地处三国交界处的利普塔科-古尔马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1970年,三国在交界处成立面积37万平方公里的利普塔科-古尔马地区共同开发组织,旨在协调三国矿业、能源、水利和农牧资源,促进粮食安全,改善地区闭塞状况,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对于三国组建邦联,部分学者和民众持乐观态度,认为它有助于三国发挥自主性,减少对外国的依赖,形成应对安全挑战的统一战线。几内亚比绍社会学家迪亚曼蒂诺·洛佩斯说:“推动三个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团结,因为几位领导人相信他们正在领导同一场战斗、捍卫共同的事业、对抗共同的对手。”

【外交转向】

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一方面抱团取暖,一方面转向俄罗斯寻求安全援助。在俄乌冲突延宕背景下,俄罗斯亟需更多国际支持及合作空间,三国此举可谓与俄方外交“南进”策略契合,双方一拍即合。

摩洛哥智库新南方政策中心研究员里达·利亚穆里指出,西方国家热衷于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向非洲政变领导人施压,而俄罗斯不会干涉内政,这使俄罗斯成为对上述三国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作为交换,俄方寻求获得矿产和其他合同。

以尼日尔与俄罗斯的互动为例,今年1月,尼日尔过渡政府总理拉明·泽内访问俄罗斯,双方就加强军事联系达成共识。3月,尼日尔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奇亚尼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讨论“加强安全合作”事宜。在美国政府今年4月确认将从尼日尔撤军后,俄罗斯军事人员5月即以教官身份进驻尼日尔美军基地。

马里政治评论员卡德尔·托埃认为,三国邦联当前首要任务是打击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以确保政权稳定,避免民众流离失所,在此基础上寻求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社会治理,因此,三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可依靠的合作伙伴。

将背靠的大国从法国、美国转向俄罗斯,是当下三国做出的战略选择。未来,萨赫勒国家邦联能否妥处分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政权稳定,仍未可知。从长远看,三国最终还需在国际社会帮助下,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逐步实现自立自强。新华社专特稿

2024-07-1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7748.html 1 3 西非三国组建邦联有何考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