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金晶 景纪轩
本报记者 林兰
“把旧房拆除,建成这么优美且实用的一个广场,真是建到居民心坎上了。这里有健身器材、便民座椅等,大伙健个身、纳个凉就有好地方了,我和邻居们就经常在广场上聚会、聊天、锻炼!”近日,京口区大市口街道千秋桥社区居民孙建富、李阿姨等谈起家门口的广场,均竖起了大拇指。
千秋桥社区党委书记孙静告诉记者:“千秋桥社区位于繁华的大市口商圈,辖区商铺多、老年人多,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的作用,创新破局,引领商户、社会组织、社区‘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社区治理更精准,服务居民更精细,解决问题更精确,逐一破解民生难题,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联动共治,激活“新力量”
“老伴,我今天中午不回家吃饭了,社区请我们吃火锅。”5月12日母亲节当天,千秋桥社区内的好好铜锅涮肉店内火锅飘香,欢笑声此起彼伏。原来,大市口街道新业态联合工会、千秋桥社区联合爱心商户“好好铜锅涮肉”,请辖区环卫工人们吃火锅,并送上鲜花和水杯。
记者了解到,千秋桥社区党委在辖区400余家企业商铺中,挖掘了一批资质较好、诚信自律、热心志愿的骨干纳入社区共建队伍,组建成“商居联盟”协同共治。社区还整合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力量,组建“新力量”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延伸治理触角。“好好铜锅涮肉”负责人陈涛说:“作为千秋桥社区‘商居联盟’一员,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一直不忘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回馈社会,共同绘制‘幸福同心圆’。”
精准帮扶,兜牢“共治网”
千秋桥社区党委动员社会组织,以“红色合伙人”身份参与社区服务,今年以来新增3家共建单位,就帮困解难、文化服务、环境提升、便民利民等达成共建协议。同时成立慈善社工室,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模式为依托,搭建居民供需衔接平台,开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一站式、专业化社会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环保文明活动10次,爱心帮扶60余人次,文化及便民服务惠及1100余人次,有效推动社区文明程度改善,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为民解忧,守护“小幸福”
走进医政路广场,粉刷一新的墙壁、暖心便民的设施、多功能的健身区、干净整洁的纳凉区……每一个角落,都吐露着大刀阔斧的激情,展示着破旧立新的景色,让周边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为切实满足辖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千秋桥社区党委两手抓。在硬件方面,将废旧房屋改造为集文艺健身、议事便民、志愿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客厅”,同时在辖区住宅密集处,新安装便民座椅4处、晾衣架3处、充电棚6处、健身设施2处;软件方面,设置便民服务点3处、助餐点2处,为居民提供帮办代办和延时服务的联络站1处,打通服务居民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