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束丽娜)为更好助力本土文化赓续,持续激发文化保护及传承活力,今年以来,丹阳市史志办退休干部党支部全面整合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引导老党员发挥“老史志人”的独特优势,当好“三大员”,以实际行动护航、传承丹阳历史文脉。
深入校园,当好红色故事宣讲员。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组织支部老同志走进校园,积极宣讲夏霖、王华等丹阳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引导学生们努力学习、爱国爱党、报效祖国。其中,支部委员赵卫宁已先后在丹阳正则中学、折柳中心校、南师大中北学院等地开展了4场专题宣讲,并被丹阳折柳中心校特聘为校外辅导员。
走街串巷,当好地名文化指导员。地名是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避免地方文化记忆“断层”,支部书记李世华多次带领支部老同志,积极参与丹阳市地名办组织的关于丹阳市辖内地名普查项目研讨,以及陵口、吕城、导墅、界牌等乡镇的已建、在建道路与桥梁的名称论证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确保规范使用地名。
修志编史,当好村落根脉守护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落文化正在不断消失,编修村志、村史变得十分重要且紧急。依托史志办银发生辉志愿服务队,支部的多名老党员及时、主动参与到丹阳市专门志、名村志等编纂工作中来,通过田间地头的深入走访调查、细心挖掘资料,反复设计、论证志稿篇目,在饱尝修志艰辛的过程中体会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也为留住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