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姜南
本报记者 林兰
中山东路商业步行街,人流如潮;小巷内社区庭院小品,妙趣横生;居民楼外墙粉刷一新,整洁有序……夏日时分,途经京口区大市口街道片区,一步一景,一幅幅城市更新、生机盎然的城市新画卷映于眼前。
大市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悦介绍:“商居环境提升,成为大市口街道打造辖区精美城市建设的‘先手棋’。当前,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化蓝图为实景,让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加触手可及。”
老城新生,勾勒“新地块”发展空间
历史城区如何重获新生?来大八叉巷片区逛一逛,就能找到答案。
大八叉巷片区位于镇江市中心,共有31栋楼1035户2590人,小商户门店达60余家。小区建筑多为1990年左右建设,紧临商业城、八佰伴等商业体,属于典型开放式居住小区。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大市口街道摒弃传统大拆大建,以“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为思路,顺利完成大八叉巷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并持续升级。
曾经老旧的商铺建筑群,早已变身成为文创摇篮。大市口街道不仅在沿途设立了内容丰富的历史典故墙,留住了文化基因;还引进了咖啡店、古着店、买手店等新业态,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修缮,环境变好了,人气也旺了,我们住在这里的心情更舒畅了。”大八叉巷居民张爱国感叹。同时,大市口街道根据区位优势,以文旅为切入点,联合附近商业体,开展“城市青年节”“艺术汇演”等活动,吸引内外地游客,助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环境提升,筑底“家门口”美好生活
傍晚,宋官营社区的老街坊们在楼下享受惬意时光,感慨着自己的“宜居梦”一步步照进了现实。只见改造升级后的小广场宽敞开阔,居民楼外墙粉刷一新,雨落水管、外窗排列整齐……
“‘低头脏乱、放眼乱建、抬头乱线’,以前人家来我们大八叉巷片区,基本都是这么评价的。现在完全变了样!”在附近经营便利店的居民陈大爷常对前来购物的顾客介绍。街区改造给辖区带来人流量的同时,让商户的收入也大幅增长。反过来,街区整治提升的成效,又激发了居民和商户改善环境的内生动力。“现在我们看到地上垃圾没有处理,基本都是自己捡起来扔掉,不能破坏新打造的美丽景观。”陈大爷补充说。
精准改造,实行“菜单式”服务升级
宋官营社区弥陀寺巷、演军巷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前,大市口街道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居民代表召开7次“弥陀夜话”居民议事会,分别在技术和群众工作方面形成合力,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反馈,由内到外开启“菜单式”改造:安装楼道照明灯具、全面清扫楼顶、增设排污管网……如今,空中纵横的“飞线”变为天空亮丽的“无线”,路面由坑坑洼洼变为光洁平坦,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差、停车难等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以整治商居环境为抓手,促进治理方式变革。现在,不少群众自发制定商户、居民公约,实行‘一句话承诺制’,落实‘门前三包’工作,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合力,让商居环境由‘一时美’变为‘时时美’。”崔悦表示。
大市口街道通过道路整治、乱堆整治、非机动车整治,对沿线道路两侧、河道两侧绿化加强养护,创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商居环境。今年以来,大市口街道共清除房前屋后乱搭乱建40处1835平方米,清运垃圾47.6吨,清除小广告3600余处,清洗油污580平方米,商居环境实现“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