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第03版:要闻

布业公所巷:小巷深处探寻红色记忆

位于布业公所巷的嵇直故居。杨佩佩 摄

扫码看相关视频 视频制作 孙力 卞婷婷

本报记者 卞婷婷

位于市区山巷和生产巷之间的布业公所巷,是一条承载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街巷。这条巷子因清代镇江纺织业繁荣而得名,历经岁月沧桑,依旧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韵味。漫步百年老巷,探寻红色记忆。巷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不仅能窥见历史的痕迹,更能感受到那份红色精神从未远去。

烟雨朦胧中记者走进布业公所巷,巷子两旁,青砖灰墙、古色古香的建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位于布业公所巷26号的布业公所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镇江纺织业的兴衰。当时,镇江因长江、运河的交汇而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布匹集散地,纺织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同业公会应运而生。布业公所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同行业交流和聚会的场所,更是商人议定行规、出台章程、互通信息的重要机构。

“布业公所是一座徽派风格的建筑,原来共有三进,为‘吕’字形四合院。”润州区金山街道银山门社区书记蒋菊花介绍,这里作为当时的商贾汇聚之地,房屋用料和做工都非常考究,进去参观的人都会为之惊叹。

站在布业公所的门前,看着高耸的外墙、精美的门当,虽然当时的辉煌已不在,但依旧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气派和繁华。

布业公所斜对面是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氏民居。整座建筑三间两厢,有一个精巧的院落。今年76岁的徐从祥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养老。徐从祥告诉记者,这栋房子是在民国时期修建的,已有近百年历史,他的爷爷当年居住在这里,后来父亲重新建盖,房屋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这个房子已经大修过5次,小修小补更是不计其数。”徐从祥说,这座房子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修建了一个后院,有了这个后院,卧室的窗户可以向外打开,夏天特别凉快,而且非常安全。

这条小巷除了布业公所、徐氏民居等优秀历史建筑,还有嵇直故居。1901年,嵇直出生在这里,建党初期即投身革命,被誉为“镇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镇江第一位共产党员。嵇直故居是座四间两厢式的二层小楼,门前有一块刻着“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嵇直故居”的石碑,外墙上陈列着6块红色边框的《镇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嵇直》的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嵇直的生平及光辉事迹。

“您好,有人在家吗?”记者敲开了嵇直故居的大门,一位老人走了出来,他就是嵇直的外孙王国荣。王国荣告诉记者,这幢房子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到他这已经是第4代。现在他一个人居住,孩子在上海定居工作。“2023年年底,嵇直故居入选第三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单,市民可以在这里了解外公、学习外公的精神,我非常自豪!”据了解,嵇直故居还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是党员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地点。

每条巷子都是历史的沉淀,布业公所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深处,它的红色记忆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让人引以为傲。

2024-06-2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5268.html 1 3 布业公所巷:小巷深处探寻红色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