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第01版:头版

万里情深,“天山镇江人”接力逐梦

本报记者 翟进

6月15日晚11时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8团5连宿舍上空,墨蓝色的夜幕是那么近,漫天繁星似一地银河流淌。此情此景,忙完一天工作的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工作组宣传组组长李广啸在朋友圈感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这是他援疆1年2个月以来的工作状态,也是一批又一批镇江援疆干部接力逐梦的真实写照。从江河之滨到天山脚下伊犁河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山镇江人”。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宣传思想战线的新闻工作者,李广啸用好手中的笔和镜头,讲述好新时期“新疆故事”,弘扬好新时代“兵团精神”,宣传好新征程上的“镇江援疆”品牌。他主创的3部作品刚获得202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奖。镇江工作组2023年的宣传工作考核也名列江苏省第一。李广啸表示,援疆时光转瞬即逝,他会抓时间加速冲刺,确保离疆时创造出工作成果、总结出具体经验、保留下发展思路。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严龙梅的3年援疆临近期满,当初“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直击心灵的“三问”已经有了答案——3年里,严龙梅朝乾夕惕、严以修身,锁定学校“润心植绿 和融共进”校训的“润”字,推进该校“润思、润智”教育教学新局面。为了寻找适合当地学生、当地教育的教学方式,她立足课堂、把每一节课期许为一件“作品”,帮助学生多维度、多层次理解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引领核心价值。在疆3年,严龙梅还从镇江、北京等地为当地学生引来价值50余万元的各类捐赠。

越是接近分别,越是争分夺秒。严龙梅在援疆工作笔记上写下:倾尽全力,从不懈怠,努力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相信步履不停的援疆人,笃行致远,未来可期。

“跨进新疆门、就是新疆人”。援疆干部视受援地为第二故乡,人人都是牵线者,人人争当招商员。挂任第四师69团经发办副主任的镇江援疆干部谢亮,工作上有一股拼劲。他同步推进69团“农贸市场综合体续建工程”“香极地香料植物观光园招商引资工程”,要在有限的援疆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镇江到可克达拉,工作生活条件差距大,每位援疆干部家里的负担也都不轻。“但是,新疆需要我们!”谢亮感慨道。

有作为才是真担当,有担当才是真情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慧慧是此次镇江市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队长。为了让镇江的医疗援疆成果更好地惠及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刘慧慧多方联络、牵线搭桥。今年6月,来自镇江的医疗“博士团”专家落地可克达拉开展手术,远程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站揭牌、“名医工作站”设立……不断提升的优质医疗资源,切实增进了当地百姓的健康福祉。

当时光之笔为每一批、每一位援疆干部刻画出一个个清晰的年轮,更新、更美的可克达拉令人欢欣鼓舞!

记者手记

一首歌,成就一座城

翟进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1959年,由张加毅作词、田歌谱曲的《草原之夜》让可克达拉闻名于世,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

“可克达拉”,在阿尔泰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原野”。然而,当年的可克达拉农场是伊犁河谷最艰苦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立志报效祖国的中华儿女在这里屯垦戍边、扎根奉献,真正做到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

如今,伊犁河岸年轻的可克达拉市已成为真正的“绿色原野”。在援建资金、项目、人才的注入下,可克达拉市愈发壮大。每年都有许多来自远方的游客,在这里亲身体验可克达拉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这座军垦新城围绕“草原之夜”特色IP,不断增强文旅品牌影响力,将歌曲“流量”变为城市“留量”。夏夜,人们燃起篝火,尽情舞蹈,放声歌唱,《草原之夜》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响起。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成为永远流淌在草原上的小夜曲。

2024-06-2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5091.html 1 3 万里情深,“天山镇江人”接力逐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