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第02版:要闻

由“通”到“畅”再到“好”

本报记者 蒋丽 童本宽

一句“要致富,先修路”传颂至今。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扬中市三茅街道营房村打开乡村振兴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10年前,营房村村集体年收入不足40万元,是全市挂牌的贫困村;现在的营房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56万元。走进营房村,整齐的民居建筑、宽阔干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曾经的“沙滩村”已经是人人向往的“水美乡村”。营房村十年蝶变,最关键的一条支撑是营房港道路的提升改造。

营房村位于扬中市三茅街道西北部。以前,进出营房村的主要道路是一条宽度不足3米的港堤土路,每逢大雨,路面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困难,也很少有企业愿意落户。村两委先后两次拓宽维修,但都因为新老路基拼接、车辆碾压破损,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营房港道路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2023年年初,在上级党委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营房港主干道全线提档升级,此项工程投资近千万元。

道路通,百事通。随着交通由“通”到“畅”再到“好”,营房村先后引进8家工业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稳定性收入64万元;吸引本村青年人才回村投资创业,先后成立4家企业,年产值1亿多元,帮助近百名村民就业。

产业因路而兴,村庄也因路而美。随着营房港道路串联起一条条村道,营房村迎来无数游客。一条“居民点-法治长廊-长寿文化园-芡实园-亲子园-稻鸭共作-渔光互补-大江风貌”的旅游观光带应运而生。

“乡村文化、乡村人的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卖点。”营房村党委书记冯义永告诉记者。近年来,营房村突破传统工业经济增收路径,探索发展创新智慧农业和农文旅产业链增收渠道,打造出一条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线路,同时精心打造新型农业,让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营多元化。

在农业园区,营房村推行“大农业+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模式。搭建芡实园53亩,年收入达40余万元;打造“云种植”稻鸭基地180亩,形成绿色、无公害的“膳思粸”稻鸭米品牌,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0余万元;搭建“一分地菜园”,组建“农夫党员帮帮团”提供集中管护服务,既解决了城市居民蔬菜供给的问题,也可以让游客体验田园种植的乐趣;在公共服务及文旅区,营房村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打造以“民俗馆、历史馆、知青馆,长寿园、童趣园、农产品展示厅”为主要核心的“三馆两园一厅”旅游线路,让营房村成为扬中新兴“网红打卡地”。

作为曾经的经济薄弱村,营房村依靠路网升级,打出了“特色牌”,驶上了乡村振兴“小高速”。在 “江岛田园风貌”一步步规划成型的时候,营房村人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们想将营房居民点南侧的大窅河进行改造提升,主打亲子主题游,建造游客接待中心、微影城、露营基地、水上木屋等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致力于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冯义永说。

2024-06-24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4893.html 1 3 由“通”到“畅”再到“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