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部署以来,我市迅速行动,部门联合、市区联动,打出政策组合拳,开展覆盖多行业、多领域的促进活动,开局良好。即日起本报开设《“两新”落实“镇”在行》专栏,全方位展示“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工作进展、阶段性成效,激励全市抢抓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重大机遇,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杨晨萍
构建“1+N+M”政策体系,打出“组合拳”,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旧家电回收、旧电动自行车回收等活动,各市、区同步开展“一板块一主题”特色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在各方努力下,我市“两新”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截至目前,全市梳理设备更新改造储备项目189个,项目总投资668亿元,资金需求167亿元。好消息接二连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发我市再贷款项目24个。两个省制造业贷款储备库项目,共获得贷款3100万元;近期还将有一批项目达成贷款合作。
推动“两新”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这也是我市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重大机遇,是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分管市领导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发改部门迅速行动,了解掌握政策背景及有关考虑,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谋划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全市‘两新’工作落实落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积极构建“1+N+M”政策体系推进这项工作,即1个《镇江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N个专项方案和M个储备项目。其中《行动方案》已于5月份正式印发,拟出台13个重点专项方案,目前已印发7个,其余均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新一轮设备更新覆盖面广,是涵盖多行业、多领域的大规模集成行动。对此,我市梳理制造业、能源、建筑和市政、交通运输、农业、教育、医疗、文旅、科技等领域设备更新需求和投资计划,谋划储备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其中,工业领域储备项目94个,总投资319亿元;环境基础设施领域项目33个,总投资68亿元;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项目28个,总投资112亿元;交通领域储备项目13个,总投资102亿元。教育、医疗、文旅领域项目21个,总投资67亿元。
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发挥最大效应。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加紧制定“城新贷”财政贴息、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对汽车报废补贴、家电家装以旧换新补贴、再生资源回收补贴等项目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均在进一步细化。
金融政策方面,市发改委联动财政局、工信局、人民银行加强政银企对接,对制造业贴息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进行宣讲,对各类政策储备项目逐个过堂,积极推进一批项目达成贷款合作。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消费潜能、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商务局组织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旧家电回收、旧电动自行车回收等活动,各市、区同步开展“一板块一主题”特色消费活动,“近期我们将启动镇江金山消费节·嗨购畅游度盛夏消费促进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同时,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新能源汽车进机关、进板块、进高校系列活动”,拉动镇江造新能源汽车消费,并在“政银企”对接会上宣介相关消费政策。在各类活动的带动下,我市消费活力持续释放,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幅高于省均。
一批成果落地,背后的高效协同机制值得关注。市发改委牵头组建了“两新”工作专班,联动市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等23个部门,常态化调度推进。
6月中旬,市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3次专场活动,覆盖金融机构30余家、企业60余家。本月我市将再组织6场“送政策”活动,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参与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大消费品安全使用、以旧换新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环保可持续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