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朱洁 记者 翟进)“杨法官,谢谢你帮我垫付钱,这钱还给你……”日前,被执行人蔡某通过微信转账369元给扬中法院执行局执行干警杨国栋。被执行人还钱给法院干警,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2023年,因蔡某长期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经过多次催讨无果,将其诉至扬中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蔡某支付拖欠的物业费6000余元。判决生效后,因蔡某未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物业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干警依法查控并扣划了蔡某账户存款4000余元后,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2023年底,被执行人蔡某主动联系扬中法院,表示自己生活困难,能否将其微信解除冻结,用于支付子女学费和生活费,并承诺于2024年初将剩余案款还清。
经过社区走访调查,执行干警了解到,蔡某生意失败后在外打工,收入微薄,且是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又有两个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而其名下唯一房产因为其他执行案件已经在法院拍卖评估中,确无其他财产。在多方沟通下,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解冻。
2024年5月,约定还款日到期,蔡某迟迟未能还款。执行干警多次催促蔡某,蔡某称工资尚未拿到,实在没钱。执行干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劝说。蔡某表示,自己想尽办法也会凑齐这笔钱。
5月15日,蔡某汇入已冻结银行卡2000元供法院扣划,但表示剩余的369元实在无法凑齐。执行干警考虑到如果强制执行,限制蔡某人身自由,其家中将丧失唯一收入来源,其未成年子女基本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本着文明善意执行的宗旨,执行干警替蔡某垫付了剩余的369元案款,并告知蔡某努力生活,踏实工作,有钱后再偿还这笔钱。至此,本案得以执结。
369元虽不多,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可贵。面对努力挣钱、积极还债的被执行人,执行干警坚持柔性执法,用善意搭起“法”与“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