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欣 王莹莹
本报记者 林兰
“自从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小区里‘飞线’充电的情况没有了,停车秩序也变好了。大家不仅充电方便了,对小区的安全更放心了。”近日,京口区象山街道桓王亭社区的居民袁正祥指着刚安装好的一处充电桩,开心地说。
原来,前不久,桓王亭社区网格长在走访香江世纪名城小区时发现,小区内“飞线”充电、入室充电现象较多。网格长迅速向社区汇报,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即全面推动小区内电动车充电桩安装工作,以满足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截至目前,桓王亭社区在辖区内3个小区共安装充电桩、充电柜13个,得到了居民一致欢迎和肯定。
桓王亭社区党总支书记熊开强介绍说:“近年来,社区不断加强党群融合力度,持续扩容‘亭院声声’品牌内涵,把聆听民生、服务民生、造福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做优家门口阵地,搭建“最后一米”议事平台
桓王亭社区党总支聚焦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和作用发挥,推动各类资源和多方力量下沉社区,打造“亭院汇民声”议事平台,每月定期邀请党员代表、居民群众、物业代表及社会组织,在家门口进行面对面交流议事,重点关注辖区内民生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听取群众建议、收集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群众问题。
今年以来,社区通过议事平台收集议题128件,解决增设电动车充电设备、整治楼道杂物堆放、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等问题200余件。“亭院汇民声”议事平台的建立,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做实家门口服务,织密“一网兜底”治理体系
社区党总支积极培育多元化网格治理队伍,引导辖区党员、居民“双报到”下沉网格,民警、法律顾问等司法力量进驻网格,小区楼栋长、商户代表等自治力量主动融入网格,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辅助力量深入网格,用党建“穿针引线”,织密社区治理“一网兜底”。组织网格队伍定期开展巡查走访、信息采集、矛盾协调、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做到辖区基础信息准确、民意反映顺畅、遇事处置快速。采取“线下+线上”双服务模式,以微网格为单位,建立21个网格微信群,覆盖辖区5100余人。及时搜集社情民意,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今年以来,社区通过走访摸排、网格微信群收集民意诉求213件,解决民生微事287件,有效延伸基层治理服务触角,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
做活家门口资源,凝聚“一呼百应”先锋力量
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新路径,充分利用辖区周边高校聚集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通互补,凝聚共建发展合力。
今年以来,社区以“学院派”调解模式为基础,与江苏大学法学院、药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打造“三大学堂”,进一步深化校地共建品牌建设。社区联合法学院聚焦民生小事、热事、难事,不断提升居民法治意识,自“学院派”师生入驻桓王亭社区以来,参与社区矛盾调解30余起;社区联合药学院,制定以“守护居民一生健康”为主题的系列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全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日常检查;社区联合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走进小区楼栋,为辖区居民讲解家用电器的使用规范,宣讲在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和停放电动车的危害,并为辖区孤寡老人及困难群体免费维修损坏的家用电器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