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第04版:经开区纵览·综合

“新农人”万亩田间一路追“丰”

万亩麦田迎丰收 丁岗镇人民政府供图

本报记者 潘宇琴

本报通讯员 解立文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日前,在镇江经开区丁岗镇荣禾农业园万亩良田里,15台收割机开启探照灯,“借光”赶工收割麦子,从早晨8时30分奋战到夜里11时30分,整整15个小时。

收割机收工后,种植户谢涛没有躺下休息,这位“70后”的“新农人”顶着红红的“兔子眼”,从麦田返回农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烘干房里,10台全自动烘干机全部开足马力,新收的麦子陆续倒入烘干机里,设备的轰鸣声响彻寂静的夜晚,老谢不得不扯开沙哑的嗓子,好让工人能听到他的声音。

“董虎,看一下1号烘干仓的麦子水分有没有达到14个点,达到了就拉冷风,吹2个小时再出仓……”烘干后吹风,麦子的水分达到13%,才能出仓销售,这是夏收时节种植户关注的重点环节。盯着烘干作业直到凌晨4时多,天际微微泛白,老谢才躺下休息,只睡了1个小时,凌晨5时多就起床了。

今年是老谢承包农田以来,在“三夏”大忙之际日夜连轴转的第12个年头。今年6月1日小麦开镰,到芒种前一天,老谢的万亩麦田收割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一,3000多亩麦田产出的1300多吨小麦颗粒归仓。“今年年初阴雨天气多,开了年后及时清沟理墒、把肥料打下去,后续天气也给力,所以今年麦子长得好,产量还会高一点。”早起之后,老谢迫不及待地来到麦田旁,脱皮的嘴唇微微上扬。紧接着便拿起手机,开始调度收割机具,人力用得少了,琐碎事情可没少,1小时之内老谢打了12通调度电话。

农时不等人,麦黄催人急。太阳出来后,麦田里水汽褪去,田埂上轰鸣的收割机隆隆驶来,继续奔赴这片广袤的麦浪之中。风中摇曳的麦穗被匀速前行的收割机吸入“腹中”,没多久,田间只剩下短短的麦茬。“今年麦子不错,没有倒伏,天气也有利于收割,一台机器一天能收70多亩!”李伟是老谢请来的有经验的“麦客”。

“三夏”农忙时节“麦客”们“追着丰收跑”,追着“麦客”的是一群群白鹭。翱翔于田间的白鹭,早已熟悉“麦客”作业,收割机一响,便追着飞,掉落在田里的麦粒成了鸟儿的美味大餐,抢先分享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为迎接这一季丰收,老谢铆足了劲,不仅添置了无人植保机,利用现代“智慧”技术来耕种农业,而且在政府部门扶持延伸农业产业链之下,还增设了基础设施。“现在是麦子集中上市的时候,短时间粮食需求没有那么多,所以打算两个月之后再出售麦子。为了储存麦子,农场去年新建400平方米的仓库,今年又建了800平方米。”老谢算了一本账,两个月之后,如果每斤麦子涨价1分钱,他就能多收获8万余元。

农业靠天吃饭,农业信息就是农户的信心。“明天局部有雨,镇江气象台的信息来了,要加速收割啊,天气预报发在微信群里,及时关注,还有秧苗也要适期播种……”临近中午,经开区社发局农业发展中心主任陈雪芬焦急地赶到老谢的田里,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农作物迟播一天一亩少一斤,要是10000亩呢?产量要上来,就必须要‘抢时间’。”

眼下,老谢的农田里夏收、夏种、夏管同步加速,5月18日栽种的秧苗已经渐渐长大。“现在秧苗已经长成了‘两叶一芯’,到‘三叶一芯’就可以栽秧了。”傍晚时分,老谢带着工人一起取掉秧苗上面的一层薄膜,一垄垄秧苗“整装待发”,预计再等一个星期就到了夏种时间,万亩良田将继续披上“绿装”,孕育新一季的收获。

芒种雨多,五谷丰收。到了芒种这一天,镇江经开区迎来了一场雨,老谢收不及、种不及,忙得脚不离地。“痛并快乐着,丰收的喜悦,不在这个时候还在什么时候,再辛苦也值了!”老谢开着车,忙着现场调度,在万亩田间一路追“丰”。

2024-06-1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3080.html 1 3 “新农人”万亩田间一路追“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