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栾继业 通讯员 陈新辉 蒋须俊)当前小麦抢收已进入高峰期。6月7日上午,丹阳珥陵镇新庄村召荣家庭农场的一方麦田间,一台联合收割机来回驰骋,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
“在机收前我就根据小麦生长特性、田块等条件做足减损功课,确定小麦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通过农技推广站对我们已收割田块监测信息反馈,今年农场小麦机收减损率已降至0.83%左右。”收割机操作者、农场主钱召荣之子钱辉涛说。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丹阳的小麦机收率已达99%以上。但由于收割时机不恰当、作物倒伏、机具性能以及机手作业质量等原因,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2%左右,有些田块甚至高达3%以上。
为减少粮油作物机收环节的损失,保障粮食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从2020年开始,丹阳市把机收减损作为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必修课”,通过机械操作培训、机收现场观摩、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尽可能选择好小麦适宜收获期和最佳作业速度,将机收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近期,丹阳的农机科技志愿者和农技协会员向农机手发放机收减损技术资料、指导现场减损作业。 据丹阳市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今年麦收时节,借助小麦单产提升竞赛活动,在对夏粮实割实测的同时进行小麦机收损失率的测定,目前已完成5个乡镇机收田块监测点的减损检测工作,结果显示小麦机收损失率均控制在1%以内。
延陵镇大吕村常亮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常亮是“省级机收减损之星”。目前,他机收的1000多亩小麦整体收获质量深得农户好评,成为四乡八村争抢的机手。他说:“消除小麦机收作业时的‘跑冒滴漏’,收割机在使用前的维修保养是关键。收割机关键部位如搅龙磨损处要经常检查,不能留有任何缝隙。收割机作业时,应根据小麦成熟度与产量高低合理调整行进速度,遇到倒伏田块更要有耐心……”
机收减损是粮食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全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挖掘机收减损潜力。丹阳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小麦种植面积38.5万亩,按照去年平均亩产356公斤测算,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麦收就能挽回夏粮130多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