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翼
6月7日,《2024年高考》如期“上映”。社会的温暖、人生的百态、知识的重要、拼搏的意义、努力的结果……这部每年都如约而至的“电影”,几乎汇聚了所有积极向上和催人奋进的元素。
无论何时,高考总是自带强烈的话题感和关注度。考场内,每一位考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考场外,公安、交通、环保、城管等部门,家长、志愿者等助考人群,是全情投入地参演。他们不约而同地用百分百的热情,诠释着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
地点:省镇中考点
红色和旗袍依旧是最抢眼的风景线
中国人对于红色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怀和偏爱。
今年的高考考场外,送考家长们继续用行动展示着这份情愫。上午8时15分左右,在省镇中考点外,红色成为了现场最抢眼的“主打色”。所有送考老师都身着统一的红色T恤,为考生们加油助威;考生家长,也有很多身穿红色T恤,为孩子们打气鼓劲。
现场,一位身穿鲜红色圆领T恤的父亲,在孩子进考场之前,大声喊着:“儿子,来抱一下!”孩子进场后,他指着不太合身的衣服跟旁边的熟人笑着说:“赶紧要回家换衣服,今天特意穿着儿子的红色T恤来的。”这句话让周围人群爆发了一阵笑声。
除了红色,场外风景线的另一个元素是旗袍。
一句“旗开得胜”,让旗袍多年来始终占据着送考妈妈们的“穿衣榜首”,今年也不例外。记者粗略数了一下,短短5分钟,就有12位身穿不同款式旗袍的妈妈走过。多年来,尽管日常穿衣潮流一直在变,但考场外的这一股“旗袍风尚”,始终未变。
场外家长很放松,淡定成为主题词
8时50分左右,考生们都已进入考场,场外的候考家长也随之减少。
记者在现场目测了一下,交警、志愿者以及媒体、爱心车队、各企业的工作人员几乎占了一半,剩下的才是家长。
由于气温渐高,一些商家工作人员适时向家长们送上印着广告的扇子,原本是扫码关注才能领;10分钟后,不扫码也能领;到了9时10分前后,开始直接送——因为考场外的家长越来越少,当时仍然“滞留”在考场外的记者,手中不一会儿就被塞了5把不同的广告扇。
紧邻省镇中考场大门,有商家撑了一把大遮阳伞,有些相识的家长站在伞下聊天,状态都很放松。5分钟后,一位家长跨上电动车,朝另一位挥挥手说,“我先去买菜了,回聊。”
考场东面有一排商铺,有餐饮、超市等,但客人并不多。一位店主正在门口擦洗着电动车,记者上前跟他聊了聊,他一边指着考场方向一边说,“现在啊,基本就送考和接考那一阵人多点,其他时候基本没什么人,我在这开店好多年了,往年高考那几天,生意都挺好,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考场就离开,没啥生意可做。”
地点:省镇江一中考点
“当年考前到处咨询,现在打开手机全都有”
下午3点,数学科目正式开考。
省镇江一中考点门口的人行道上,有些家长自带了折凳、折椅,坐着聊上午关于人工智能的作文题。从人工智能聊到智能手机,再聊到如今的生活便利。
“我记得当年自己高考的时候,我妈带着我特意去隔壁楼的朋友家请教,因为她儿子前一年刚参加过高考。”一位家长摇着手中的手机说,“我记得当时还特意带了一个本子,把每个要注意的点记下来,容易出岔子的方面还专门用红笔记录。问完后,我妈还不放心,第二天又自己跑去另外一个朋友家问,也记了一大本。现在打开手机,确实是方便,各种考前提示、考点交通路线、考场平面图应有尽有,实在是非常详细。”
下午4时45分,家长们开始向考点门口汇聚;5时,交卷铃准时响起。很多家长举着手中的手机,等候拍摄自家孩子的身影。
5分钟后,考生们陆续走出校门。身边,微风习习,凉风拂拂;路边,杨柳依依,时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