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钱钢)6月1日,镇江经开区第二期“人文宜地,社科沙龙”在市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镇江宜园成功开讲,此次社科沙龙主题为“端午情思江河月”,来自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镇江大港历史文化研究会、镇江苏颂研究会的多位地方文史研究者围绕四明河、大港河和沙腰河的人文历史开展深入交流。
“严格来说,镇江市民广为熟知的‘丁卯桥’并不是古运河上的桥梁,而是横跨于四明河汇入古运河的河口之上。”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礼刚开宗明义,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发源于镇江南山的四明河上的官塘桥、永德桥和丁卯桥三座古桥深厚的人文底蕴。镇江大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金柏以手绘地图的方式,将大港地区密布的吴国土墩墓与台形遗址和大港河的史地联系作了大胆文化猜想,赢得了阵阵掌声。镇江苏颂研究会理事赵兰芳从其对《大路镇志》的研究入手,详细阐述了流经镇江东乡多个明清古村落的沙腰河地质地理特征和乡土人文价值,深情展望古民居、古祠堂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相得益彰的美好前景。
据镇江经开区宣传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社科界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用百姓话语讲述中华文化,进一步擦亮“人文宜地”的经开区“城市名片”。参加社科沙龙的市民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又有理论厚度、实践温度,今后要结合实际,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自身岗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镇江经开区新实践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