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佘记其
本报通讯员 马必成 阮婷婷
“村口广场原有的路灯不够亮,能否增设一个高杆照明灯?”“村口处有一片闲置地,能否改建一个停车场?”……暮色下,晚风习习。6月4日晚,一场“广场夜话”活动在丹阳市珥陵镇新庄村马厂自然村村口广场举行。珥陵镇驻村干部、该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就“扫干净、放整齐、路通畅、清沟渠、保常态”等问题交流谈心。
将“话筒”交给群众,深入倾听群众之声。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场夜话”已成为新庄村党群工作中极具特色的交流平台。新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虞福贵介绍,一般是晚上7时至9时进村,充分利用群众晚上归家的时间,在村小广场上,与他们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和需求,聚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还助推了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面对面,话出美丽“小菜园”
“除草、施肥、浇水……”傍晚时分,新庄村马厂自然村村民徐金保来到自家门前的“小菜园”忙活了起来。徐金保介绍,这里原是一片堆满杂物、杂草丛生的闲置地,通过“广场夜话”,这里变成了生机盎然的菜园子,“你看,这菜园虽然小,但美观、方便、实用呀!”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丹阳市在该市各镇(区)开展“小菜园”建设,新庄村的纪巷、马厂两个自然村成为试点村,要求在扮靓村庄颜值的同时,保留原汁原味的田园风情。于是,新庄村党委在纪巷和马厂两个自然村启动了“广场夜话”活动。
“广场夜话”,就是党群互动。在“广场夜话”活动中,镇驻村干部、该村干部对“小菜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宣讲,同时,倾听、收集村民意见,通过互动,很快达成齐心协力建设“小菜园”的一致意见。“从今年4月中旬起,仅仅一个月时间,纪巷、马厂两个自然村的‘小菜园’建设全面完工,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菜园’成为一抹靓丽的风景线。”虞福贵介绍。
心连心,拉近党群“零距离”
5月23日晚,新庄村纪巷自然村广场上灯火通明,镇驻村干部、该村干部、村民和志愿者坐在一起话家常,宣讲党的政策。
“书记,我有个想法必须说出来。”村民王元法说,“村里一直在出钱出力整治环境卫生,我觉得,门前屋后环境卫生,不能总是依赖村组干部啊,良好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在场不少村民点头赞同,纷纷鼓掌,大家各抒己见,畅谈对村庄建设的美好期盼。
近年来,新庄村还通过“广场夜话”收集社情民意、凝聚民智民意,规范了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等评议机制建设;建立了“党群联合”工作机制,全体党员常态化下沉村组开展走访活动;广泛吸纳社区志愿者、热心群众,组建村组“志愿服务队”,及时处理群众身边小问题、小争吵、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急处置向基层末端延伸。
实打实,重塑乡村“好风气”
培育文明乡风,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5月30日晚,在新庄村马厂自然村开展的“广场夜话”活动结束时,根据村民现场提出的意见建议,村民还自愿签署“党群联手”承诺书。比如,针对环境卫生问题,村民纷纷承诺自己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自己动手、自己负责、自己管理,齐心协力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同时,新庄村通过“广场夜话”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村级综治中心功能,成立村民理事会,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平常、融入日常,做到“小事、急事不出村组”。另外,新庄村还把“广场夜话”变成普法课堂,用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用鲜活事例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广场夜话’真正发挥出了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场夜话’这个平台,群众的心声得到回应,利益得到协调,权益得到保障,矛盾得到化解,从而促进基层稳定和谐,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回归。”虞福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