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第09版:法治

耐心疏导化纠纷 弥合亲情释前嫌

本报讯(陈怡 翟进)日前,丹徒法院在处理一起由家事引发的人格权纠纷时,没有简单评断对错是非,而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化解心结、解决矛盾,助推了小家庭的和谐。

法官介绍,原、被告系姐妹关系。2023年7月,姐妹俩的母亲离世不久,妹妹李二某因母亲生前赡养问题和遗产分割问题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对姐姐李大某表达不满。李大某认为李二某的行为对自己的人格权造成损害,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甚至严重影响了工作,遂诉至丹徒法院要求李二某停止侵权行为,通过口头、登报、朋友圈发表道歉声明,并赔偿各项损失1万余元。

庭审中,李二某辩称,由于姐姐在母亲生病、房屋买卖、遗产分割等事情上有所隐瞒,她才发了朋友圈,而且设置了仅20余人可见,都是两人共同的亲戚和好友,这些亲戚好友知道双方之间的纠纷。李大某不是名人,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且李大某也在家族群里骂了自己。

经庭审程序及法官释法明理,姐妹二人虽各执一词,但态度有所缓和,均同意庭后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倾听双方“算账”,在厘清了所有脉络和细节后,从法律、伦理、亲情等多方面进行疏导,向他们阐述赡养、继承、人格权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希望两人能够互相包容、互相体谅,也让母亲“走”得安心。姐妹俩听后均愿意看在血浓于水的份上各退一步,姐姐不再追究妹妹行为对自己造成的损失,妹妹也认识到“气急之下朋友圈发文”的不妥。

最终,双方在友好协商后对赔礼道歉声明发表平台、可见范围及存续时间达成了一致意见。该纠纷在承办法官多次调和之下顺利化解。

2024-05-3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1537.html 1 3 耐心疏导化纠纷 弥合亲情释前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