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应东昊 陈蓉
当下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4日,市科技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和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24年镇江市“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进一步普及提升全民科技素养,为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现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案例以及我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这其中,绿色低碳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关键词。低碳理念践于行,绿色成果满目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勇攀低碳科技高峰,激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动能,已然成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行动自觉。
发动机作为船舶的“心脏”,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更是国之重器。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科科长张占虎介绍,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给中国船舶装上“自主心”是中船动力人一直以来潜心追逐的梦想。作为科技工作者,他相继参与科技攻关项目。在省、市科技部门支持下,近年来,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围绕甲醇动力、尾气后处理、C2低排放动力,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快了船舶动力的自主创新研发进程。
十年来,企业年均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重点攻克了低碳LNG、甲醇燃料动力的研发,相继推出320柴油版、双燃料版、气体燃料版和甲醇燃料版全系列自主绿色低碳发动机产品,完全满足大型高端船舶动力配套需求。“十年砥砺奋进,实现了船用动力技术发展变道超车,十年硕果累累实现了我国船舶低碳燃料动力的自主可控。”张占虎感叹道。
校企合作,让绿色创新技术成果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再生稻具有种一次、收两季的高产优势,但在收割头季稻时,稻田容易被碾压,影响第二季产量。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江苏大学收获机械团队,合力攻坚,最终研发出了低碾压智能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有效解决了传统履带式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碾压率高、减产严重的问题,由此填补了我国再生稻收获机械空白,显著提升我国相关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我国收获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2020年开始,江苏大学科研团队反复试验、持续优化,研制出高效、低损、智能化的再生稻联合收获机,作为核心部件的智能割台,可降低碾压率超40%,可将休眠芽损伤率降低至3%、休眠芽覆盖率降低至5%,有效降低收割成本,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伴随“双碳”战略落地,船舶岸电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突破船舶岸电系统关键技术,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出高效高可靠智能船舶岸电系统,“通过系列化电缆提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耐高压、大电流、高防护等级的岸电连接器,码头直接就可以把电缆提供到船上,甲板上人员可迅速实现安全连接。较之传统电缆上船方式时间缩短了70%,满足了岸电电缆对各类船舶的快速上船与安全对接的需求。”江苏科技大学研发人员介绍。
顺应国家开展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该项技术成果解决了岸基与船舶供电制式不兼容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船岸电制兼容、电缆高效对接、智能监控运维,描绘了“电力制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智能化电力服务低碳护航”的美好愿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聚焦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抢占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促进绿色技术先进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链接,为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