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3日
第01版:头版

上下会战斗,一次成功的突围战

扫描二维码追寻梦想的足迹 视频制作 王竹华 方良龙

方良龙 王竹华 陈舒萍

初夏时节,天朗气清。沿着陶巷路来到丹徒区上党镇烈士陵园,只见陵园内庄严肃穆,松柏常青,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在陵园中央,碑体正面镌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黄色大字熠熠生辉。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右侧,矗立着“上下会战斗纪念碑”,碑体为天然汉白石,底座为大理石结构,背面刻着的碑文记述了发生在85年前的那场新四军一支队二团突破日伪军重围的战斗。

1938年6月,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后,在句容、镇江、金坛、丹阳四县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战连捷,打开了茅山地区的抗战局面。1939年3月6日,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主力在团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的率领下,移驻镇江县上会、下会、丰城一带休整。得知这一情报的日军,纠集南京、镇江地区日伪军约5000人,兵分八路,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于7日拂晓前对二团驻地上、下会实施合围,妄图一举歼灭新四军二团主力。

多年深入研究上下会战斗的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丹徒区上党镇退休干部王春喜介绍,7日凌晨4时许,驻下会的2营6连前哨在毛家榨村首先发现敌人,随即开枪还击。住在上会村的王必成、刘培善听到枪声和汇报,立即命令团部机关集合。综合研判各方汇总来的信息,王必成当机立断命令2营6连在下会村掩护,主力部队向西北山区突围。

新四军打退日军多次进攻,突围至白石山时,王必成看到日军快速向白石山进发,企图抢占制高点,果断命令1营1连抢占白石山。1连副连长姚发生带领1排抢先登上白石山顶部,一排手榴弹下去,打退已爬到半山腰的鬼子。很快,连长彭寿生指挥全连居高临下,连续击溃敌人多次冲锋。

敌人恼羞成怒,持续炮击白石山阵地。姚发生被炮弹炸伤腹部,肠子流到体外。9班班长陈秋元重伤,他面对冲上山头的敌人,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1连130人与日伪军血战6个多小时,最后只有22人撤离阵地。

经过8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二团主力最终冲破日军两道包围圈,突围而出。这次战斗,2团牺牲政治处主任肖国生等指战员60人、受伤80人,毙伤日伪军300余人。这次战斗发生在上会、下会村一带,史称上下会战斗。

战后,当地群众为肖国生等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陈毅司令员亲撰悼文:“茅山的风雪,长江的波涛,都在追悼我们的抗战英雄,我们应该以更大勇气来继续他们的事业。”

上下会战斗英烈中,还有一位下会村村民何在玉。何在玉1903年生于下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9月,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进入高陵、下会等村进行革命活动,何在玉主动参加了村里的“青抗会”,和村民兵一道,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路。3月7日上下会战斗打响后,部队人手不足,急需民工帮忙。何在玉得知消息后,自告奋勇参加部队的后勤转送工作。他挑起两只装有文件、钞票和子弹等物的木箱,跟其他民兵一起奋力奔跑。在激烈的枪战中,何在玉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上下会战斗是新四军挺进茅山地区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包围战,新四军以1000人的兵力,抗击5倍于我的强大敌人,血战8个多小时,以伤亡140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00多人,一批新四军抗战力量得以保存下来,粉碎了敌人一举消灭苏南新四军主力二团的阴谋。此战二团指战员展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和意志,打出了“老虎团”的威名,给了江南人民更大的鼓舞,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参加抗日行动,烈士的英勇抗敌精神永远激励着镇江人民。

如今,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下的印记却不曾磨灭。1984年10月,原丹徒县竖碑纪念上下会战斗,原上会乡(2005年并入上党镇)政府建烈士陵园。此后陵园不断扩建改造,2021年上党镇烈士陵园被授予“镇江市党史教育基地”。

近年来,上党镇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引进了北汽麦格纳等多个大项目,一批新建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没有这些先烈们,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么好,不能忘记他们。”王春喜说,每年当地都有干部群众自发前来纪念上下会战斗牺牲的英烈,很多青少年也经常前来缅怀他们的功绩。红色基因已融入老区人民的精神血脉,化作上党干群的奋斗动力。

2024-05-23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10306.html 1 3 上下会战斗,一次成功的突围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