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农资门店“种销”锐减 种粮大户“越级”采购

我市大田种植用种迈入新阶段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检查种子 周迎 摄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栾兆杰

随着小麦生长进程的加快,夏粮生产已进入后半程,我市众多种粮农户也逐步将目光聚焦到秋粮育秧所需的稻种上来。但记者在走访我市多家农资经营点和种粮农场后却发现,不少乡镇农资经营点的种子生意越做越小,降级明显;而种粮大户们则显得底气十足,纷纷表示稻种已经入库。种子供销的降与升之间,折射出新时代农资采购方式的蜕变。

农资门店种子卖不动

“现在的种子生意是真的难做!”4月23日,丹徒区辛丰硕丰农资经营部的负责人徐建明在给记者介绍时无奈地感慨道。

走进这个有两间门面大小的经营部,门口的堆叠物中,只有中间位置有着三种包装颜色不一的稻种,量也不多,每种在30袋左右。徐建明解释道,之所以店里的稻种备货少,是因为进多了也卖不掉,最后都是退货处理。“2018-2019年,店里每年的稻种和麦种销售累计超5000公斤,这两年最多只有1500公斤。”

农资店里种子卖不动,其实在镇江并不是个例。徐建明在聊天中透露,和他一样的同行不在少数。他们无力扭转这一经营趋势,只能将经营的重心向蔬菜种子等方面转移。

销量骤降,有着哪些原因呢?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很多乡镇种子经营门店的稻麦种子购买主力为种粮的散户。近年来,种粮散户数量逐年减少,购买数量也跟着缩水,农资经营点的“种销”收益随之减少。“进多了货卖不掉,加之市场透明度越来越高,卖种子的利润也在下降,双重挤压下,一些农资经营点开始主动收缩种子经营范围。”

种粮大户采购更直接

其实,乡镇农资经营点的“种销”受挫,背后还有着深层次原因。近年来,我市粮食种植逐渐从小而散向规模化、集约化演进,粮田流转率越来越高,催生出众多种粮大户。这些动辄拥有数千甚至上万亩种植面积的农户,农资一次性采购量的绝对值够大,具备直接和种子公司合作的条件,种粮大户和种子公司跳过中间商的“点对点”订单销售模式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们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超1万亩,用种量大,每次买种都是直接和有一定实力的种子公司合作。”句容市纪兵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纪兵说,通过和种子公司直接合作,不但采购成本下降10%,而且种子公司售后有保障,不怕出问题。

其实,通过和种粮大户稳定的订单式合作,也让一些本地种子公司的利润保持稳定。

“老包,要买稻种?好,等下就安排装车,装好就给你送来。”近日,丹徒区新城苏丰种子经营部负责人绍宏林在接到老客户电话后,立即安排起工人进行装车。这一单,让他售出了2500公斤的种子。

作为丹徒区较大的种子经营企业,新城苏丰种子经营部年销售稻种总量30万-35万公斤,占丹徒区种子年销售总量的60%—70%。“我这稻种的主要销售对象为丹徒区的种粮大户,每次的种子订单为500-2500公斤,大户订单比例上升明显。”

监管部门需强化检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随着“种销”模式的变革,如何确保粮农买到好粮、粮田种上好种,这就需要监督执法的全程护航。

据了解,市农业农村局于4月1日起草印发《关于开展镇江市2024年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抽检的通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对辖区内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营门店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严把种业安全第一关。

“过去,我们的检查对象是全市的农资经营门店。针对当下大户们直接和种子以及农资公司对接的供销模式,今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规模种植主体农资来源入户倒查工作的通知》(苏农执法﹝2024﹞2号)文件,其中重点提到对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及中领稻谷补贴、农机补贴的种植大户进行入户排查农资来源,300亩以上的排查覆盖比例不低于20%。”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戎全虎表示,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农户,在购买种子时,要警惕超低价种子、白皮袋种子、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线上卖种等情况,选择信用良好的、证照齐全的商家购买种子产品,注意保留好发票或其他购货凭据、产品样本、包装袋等。

2024-04-25 农资门店“种销”锐减 种粮大户“越级”采购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306510.html 1 3 我市大田种植用种迈入新阶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