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孙楠 本报记者 张驰川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信东风唤不回。近年来,京口区司法局坚持将社区矫正工作放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等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以教育引导、以道理说服、以真情感化,努力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早日归正。
以人为本帮扶暖人心
2024年,京口区关工委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志愿者,与京口区司法局新一批的青年社区矫正对象、后续照管对象等特殊人群见面结对,共同签署结对帮教协议,与结对青年互加联系方式,赠送红色书籍并约定好下次见面谈心时间。“五老”姚家驹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你们的年龄和我们的小孩一般大,现在走了一点弯路,但是我认为你们都是好孩子,以后都有光明的未来,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矫正对象胡某上台做表态发言,会深刻改过、积极做好志愿服务,配合“五老”帮教,尽快重新融入社会。
“司法所对我的帮教很细致周到,只是目前遇到一个烦恼,我的工作内容涉及销售业务对接,常常接到紧急出差任务,等请假审批流程通过可能就耽误了出差任务。”“我经营一家美容院,因为行业交流培训,定期需要赴外地开会,怕流程繁琐不敢请假。”……针对部分矫正对象在缓刑考验期间因监管规定而影响工作的反映,京口区司法局与京口区检察院举行“京口区守护社矫对象工作权座谈会”,邀请涉企、个体经营矫正对象恳切交流缓刑期间的工作烦恼,执法人员讲明外出批假的几种情形,鼓励他们合法合理提出请假诉求,司法所会根据个人表现,在保证监管教育质效的前提下护航他们的工作权益。
助人自助促进早归正
退役军人缴纳社保是否有补贴?创业对象有哪些扶持,待遇标准是什么……针对矫正对象的种种疑问,近日京口区司法局与京口区人民检察院、京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了一场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展望指导会,发放口袋书、办事指南等指引手册,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的指导解答,鼓励失业人员积极获取新机会,引导矫正对象自食其力、踏实进取。尹某在咨询后顺利办理社保缴纳补贴,易某经过政策介绍打算为自己申请创业补助,另有矫正对象打算通过技能提升获得薪资更适合的岗位。
清明节前夕,为激发和培养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后续照管对象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象山司法所领队前往镇江烈士陵园展开“感恩铸魂 缅怀先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三类特殊人群在纪念碑下集体祭扫、瞻仰、默哀革命先烈,随后在镇江烈士纪念馆跟随讲解沉重回顾革命历史,社区矫正对象纷纷表示将崇尚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在缓刑期间遵纪守法,早日回归社会。
京口区司法局将继续在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具体措施上求新求实,从教育矫正、心理矫治、社会关系修复等多维度综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聚焦法治力量与人文关怀,在“精心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模式下为每名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家教式”的个性化方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