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卞婷婷 杨佩佩
每一座城市都有保存自己特有印记的老街巷,无论它们大小宽窄、繁华衰落,都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也许,经过岁月的“冲刷”,它们早已不再是曾经的模样,但在很多老镇江人的心里,故事和记忆不可磨灭。小刘李巷就是其中的一条,它因琉璃而存在,因“刘李”而延续……
小刘李巷在运河以西,东至浴池巷,西至电力路,长245米。小巷不长,却是镇江城历史最悠久的古巷之一。“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咏琉璃》道出了琉璃的美丽和神秘,小刘李巷就与琉璃有着深厚的渊源。这条巷子原有许多制造琉璃的作坊,主要是制造琉璃扣子、碗盏、筷子。元《至顺镇江志》记载其为琉璃巷。清代《丹徒县志》记载:琉璃巷亦名刘李巷。清末时被分成了大、小刘李巷。1953年,因为拓宽电力路,大刘李巷地名消失,仅存小刘李巷。
春日暖阳下,沿着运河边的巷子往里走,记者来到小刘李巷。漫步在小巷中,感觉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今年89岁的魏素梅出生在这条小巷,对巷子的感情不言而喻。魏奶奶告诉记者,父母结婚的时候这里就是他们的新房,巷子里有她所有美好的回忆。她说,自己对这里太有感情了,到现在都不舍得搬走,“我们小时候经常到巷口运河边捞鱼抓虾,好玩得很……现在这里交通便利,附近有医院、菜场,住在这里很安心。”
让魏奶奶安心的不止便利的生活,还有巷子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沿着小刘李巷往里走十几米,就来到中鼎养老服务中心。杨玲是这里的负责人,为老人提供康养服务、日间照料、助餐、文化娱乐、反诈宣传等服务。每天早上8:30上班,杨玲都会到附近几条巷子转转,看看老人。谁生病了,谁家有事了,她都一清二楚。据杨玲介绍,小刘李巷门牌有26家,住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活动室里,85岁的朱爷爷正在专心剪纸。他告诉记者,这里就是一个“托老所”,既能打发时间、交到朋友,又能康养身体,学习知识。
邻里街坊,谈笑风生。无论城市如何快速发展,这条褪去繁华、古风犹存的小巷都在,它默默地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也记录着老人们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