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第03版:要闻

赵一润:“窗里窗外”传递为民情怀

王琦 翟进

一台电脑一只鼠标,一次起身一个微笑,“窗口”里的她是身着警服的“邻家妹妹”,笑容亲和、办事利落。有人说,综窗民警的工作重复琐碎,岗位“存在感”没有办案缉凶民警那样惊险刺激。句容市公安局华阳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赵一润却说,窗外连接着千家万户,如果让每一位前来窗口办事的群众满意了,她的工作就有价值,存在就有意义。

全市第一的政务服务“全科民警”

在全市70个户籍派出所中,华阳派出所可谓窗口业务量排名第一的“大所”。该所是全市首批公安综窗建设试点单位,可办理治安、交警、出入境、网安四大警种33类107个高频业务事项,服务辖区内实有人口达13万。平均每年办理户籍业务事项8000余件,办理二代身份证件1万余件,办理车驾管、出入境业务2000余件。2018年,赵一润由边城派出所选拔来时,也被这里的工作量“惊”到了。不过,小姑娘没怕,依旧用她一贯沉稳、不急不躁的脾性从容应对。

公安政策细则、“双减”事项清单、车驾管业务办理流程、公安事项网办要求……赵一润对照目录条分缕析、逐项过堂,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同时,她通过开设小课堂、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带领窗口的小伙伴们开展业务练兵,提高服务标准。为把综窗打造成为便民利民的平台、联系群众的纽带、宣传政策的阵地,民辅警们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不”:不让工作在窗口延误、不让形象在窗口受损、不让差错在窗口发生。

量变带来质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22年,华阳派出所综窗获评镇江市公安局一级综合服务示范窗口。2023年,赵一润迎来事业上的丰收,她先后获评“镇江市技术能手”“镇江市五一技术标兵”“镇江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特别是在全市公安政务服务“全科民警”比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句容华阳派出所教导员郭庆自豪地表示,这个一等奖只有一名,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把获得感幸福感传递给群众

每天坐在固定的“工位”重复着琐碎与平凡,这一坐就是八年多,难道真的没有职业倦怠感吗?记者问。

赵一润略作思忖,谈起了一件往事——

2019年11月的一天中午,70多岁的杨女士和侄子风尘仆仆来到窗口,请赵一润帮他们寻亲。原来,50多年前,杨女士随父母去江西,后定居在那里。其时,其兄留在句容已经成家。多年来因交通不便,两家仅靠书信联系。后又因诸多客观原因,联系中断。随着岁月流逝,年过七旬的杨女士愈发想念故土,此番,他俩驱车7个多小时前来寻根。“我只记得当年我家的门牌号是北门大街3号,旁边还有一座塔。”杨女士说。

然而时代变迁,杨女士说的地方早已拆迁。赵一润利用午休时间扎进档案室翻查资料,登录警综平台比对关联,最终找到杨女士哥哥的外孙女徐女士的电话。虽然得知杨兄已经去世,但其嫂子还在。当天傍晚,几名亲人约定在派出所里相见,他们喜极而泣,不停地讲着离别后的事,仿佛要把这几十年的时空间隔悉数弥补……

“如今我仍能回忆起杨女士那充满泪水的双眼,我清楚地记得她颤巍巍拉着我的手说,姑娘谢谢你,让我终于找到了亲人!”赵一润说,“这双手的温度,真正让我感受到,原来我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把幸福传递给很多人。”

满怀为民之心,赵一润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一位来窗口办事的群众。事虽小,情却深。窗口的民辅警们通过精简材料、精简环节,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清单化、一体化、规范化”服务,取得“马上就办、一办就好”的最佳效果。赵一润还为有需要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陪同办理等服务,在依法审批的前提下,提供延时办理服务。此举打破了“上下班”时间的固有限制,不断扩大、深化、细化更多便民措施,满足群众需求,真正做到“工作有时限,服务不打烊”。

2024-03-0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9157.html 1 3 赵一润:“窗里窗外”传递为民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