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03月01日
第12版:春江潮

长假出行随感

□ 陈炳林

春节长假期间,全家出动驱车前往宜兴,下了高速直奔丁蜀镇上的陶瓷博物馆。远远看去,巨幅匾额高高悬挂着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九个金色大字与建筑浑然一体。据介绍,这是国内影响和规模较大的集展示、研究、传播、保护和陶艺交流于一体的专业陶瓷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也是宜兴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馆藏陈列极其丰富,从旧石器时代的陶罐瓦当,到民国、当代的数十位能工巧匠的倾心巨制,有的灵动秀美,有的粗犷豪放,件件珍品倾注了陶艺大师们的精妙心血。

我不懂陶器,在心里暗笑自己小时候学画那会儿,竟然有过报考宜兴陶瓷工艺美术学校的梦。夫人喜欢喝茶,颇爱把玩宜兴紫砂茶壶,整个参观过程,她看得倒是很投入。当天假日讲解员休息,好在有位本土的朋友客串,一路引导陪同了整个参观行程,介绍讲解,避免了我们一无所知的尴尬。

我们一行又来到丁蜀镇古南街游览。“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阳羡是宜兴的古称。城外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原名“独山”,据传苏轼在这里结庐置地,对山思乡,言“此山似蜀”,后人便把这座山改名为蜀山。蜀山古南街位于宜兴丁蜀城区东北部,枕山临水,南临蠡河,北依蜀山,一公里的长度浓缩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景。蜀山古南街是明清时期宜兴陶瓷的集散商埠,也曾是任淦庭、顾景舟等紫砂大师生活和手艺制作之地。经过古南街中段,一条窄窄的小巷两边都是二层小楼,巷口的墙面挂着“顾景舟故居”的牌匾。睹物思人,看着里面陈列的大师曾经用过的工具及紫泥等,尽力浮想着顾景舟大师上世纪50年代在此生活的情景,不由得慨叹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伟大。整个古镇古街沿河而建,步行街两边的或平房或小楼的建筑俨然成了经营门店,商业气息颇浓。其样貌风格类同于镇江西津渡古街,只是古南街的规模似乎比之要大些,街道也更长些,因其沿河流而建多了些许灵气,又因紧邻古街边上有居民住户生活,多了些烟火气,有了生命的律动。

傍晚时分,各路出行的几个家庭相继到原舍溪上民宿集中。见了面照例一番热情客套的招呼,饭前饭后更是必不可少的几局掼蛋对阵。在激烈的牌局交战中深深体会到娱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丰富内涵中最紧要的是具备全局观念。不可妄自尊大,个人英雄主义单兵冒进,如若置队友于不顾,整体战况必定受影响。一次掼蛋游戏堪比一场战斗,团队的协作配合是关键。至于打赢了欣喜,输了的说些牢骚怪话都是正常现象。

第二天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大家就在近处自由活动。午饭后到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游玩,一行人慕名到街上一家馄饨店尝鲜。这家小吃号称百年老店、久负盛名。店内招牌显示:大碗20只,小碗15只,拒绝分碗。由于中午刚刚饱餐了一顿,但又不愿意放过这尝鲜的机会,我们就买了几碗小份的打算分了吃,几名服务员极不乐意地露出不耐烦。好在我们是几个家庭成员,就多取了几把饭勺轮流舀着品尝,倒也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走在小镇的路上,我们私私地谈论着服务员的态度,弱弱地认为店家的薄利多销、大份分碗或小份多售是最大众的便民举措,也是朴素的生财之道啊。对于这家百年老味道来讲,不仅缺少了一丝人情味,更是错失了一个推介产品宣扬饮服文化的途径。

这趟假日出行感受良多。古老的紫砂工艺的历史、蜀山古南街的沧桑及馄饨店的经营理念,从不同的维度方位催悟考量击打思想,由衷地感悟到艺术的魅力、群众的智慧、文化的力量和自然的伟大。人的一生亦若牌局,要耐住性子,要有坚持,努力向前。百年老店的服务态度也是人生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旅途与人生归宿。

2024-03-0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8046.html 1 3 长假出行随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