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2月21日
第03版:要闻

梦溪园巷:学坛巨擘 梦溪深幽

视频制作 胡冰心 孙力 卞婷婷 胡安琪

全媒体记者 胡安琪 胡冰心 杨佩佩

本报实习生 郭昕怡

有人说,“如果将城市比作一部史书,街巷就是一卷卷分册。”梦溪园巷就是镇江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册。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曾在这里著述了科技巨著《梦溪笔谈》。此巷因园而得名,园又借书而闻名。

梦溪园巷,南至正东路,北至东门坡。原称范公桥河边,因位于关河东侧,后改名东河边。这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普通的沥青路面,普通的民宅店铺;这又是一条不普通的巷子,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的梦溪园就坐落于此,沈括还在此写成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现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誉《梦溪笔谈》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

一个人可以“斜杠”到什么程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修得了水利工程,开得出济世良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考古样样精通,这种令人惊奇的学坛巨擘纵观古今中外都屈指可数,沈括就是其一。晚年沈括隐居在镇江,写出传世之作《梦溪笔谈》。

带着对“天才科学家”的憧憬和好奇,记者走进了梦溪园。梦溪园位于梦溪园巷中部,园子不大,进门就是一个小院,后面有两栋房子,被布置成两个展厅,展览的主题分别为“学坛巨擘”和“梦溪园”。一个是介绍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另一个则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梦溪园占地十亩左右,园里建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还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现在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沈括病故之后,梦溪园多次易主。如今的梦溪园是在严氏宗祠的基础上复建的。

1985年,镇江市政府为纪念沈括逝世890周年,在梦溪园遗址修建了占地面积近2亩的沈括纪念室,在原严家宗祠的基础上,整修了沈括的梦溪园一部分旧址,并发布为地市级文物古迹,将门口的街道社区更名为梦溪园巷。

“经常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我都会热情地给他们讲解。”梦溪园工作人员欧阳女士告诉记者。今年1月初,“梦溪问学”活化利用室在梦溪园正式启用,后续也会推出一系列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活动项目,不仅有梦溪科学课堂、梦溪学习社等,还可以体验《梦溪笔谈》中记述的毕昇泥板活字印刷技术。采访拍摄过程中,记者看到,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梦溪园是我到镇江旅游的第一站。”来自湖南的小夏告诉记者,“初一在教室里上语文课的我肯定不会想到,9年后,我来到了课本里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诞生地了……”她激动地告诉记者,来镇江没有去热门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反而是梦溪园更让自己眼前一亮。

梦溪园巷另一侧,是江苏大学(梦溪校区)。旧时这里是镇江府学所在地。校园里有座寿邱山,和历史名人刘裕有关。宋武帝刘裕未发迹时,便躬耕于寿邱山下。寿邱山坐落于古运河畔,风景秀丽,山水相依。现如今的寿邱山,山上终年树木繁茂,山林中常年长有“何首乌”,民间相传此药材可延年益寿,得名寿邱山。寿邱山是老镇江“三山五岭八大寺”里的“三山”之一,另两座山是日精山和月华山。

如今,梦溪园巷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历史与现实不断交织。行在小巷深处,伴着芳香馥郁的腊梅,仿佛也能嗅到镇江老城温润深厚的气息。

2024-02-2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6420.html 1 3 梦溪园巷:学坛巨擘 梦溪深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