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4年02月19日
第08版:专版

2023年度镇江市“十佳民生实事”

市传染病医院应急病房楼

工作人员指导参保群众使用自助服务机

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

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

小屋建设前后对比图

全民艺术普及“百姓大舞台”活动现场

文心书坊南山店

镇江经开区姚桥镇瑞和花苑

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

G312镇江至南京段改扩建

“就在镇江”小程序上线

向高校在校生讲解就业见习政策

蔬菜技术培训观摩活动

为展示民生实事办理实绩、营造工作氛围,市发改委、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市政府督查室和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了2023年度镇江市“十佳民生实事”评选活动。通过网络展示评选、完成绩效评分、满意度测评以及现场展示评价4个环节,从2023年度40件市政府民生实事中,评选出“十佳民生实事”。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十佳民生实事”公布如下。

1.镇江市传染病医院应急病房楼建设工程(市卫健委)

该工程是我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补短板项目,位于金润大道与团山路交界处,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发热门诊楼、医疗综合病房楼、烈性病房楼和特需综合病房楼等四栋建筑物,总投资3.27亿元。2021年5月项目开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进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半,工程的各项建设内容如期完成。新增床位389张,其中重症床位26张。该项目不仅全面提升了市传染病医院就医环境、临床救治能力,更有力完善了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下一步将以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需要为目的,建立健全“平急结合”的长效运行模式,切实提高全市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市医保局)

按照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嵌入式” 服务模式,在全市设立了74个医疗保障服务中心、397个医疗保障服务站和805个医疗保障服务点,零距离解决参保人员的医保业务公用服务需求;按照政务服务平台“下沉式”服务模式,依托全市59家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将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备案等13项医保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办理”,并向731家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实现医保公共服务全覆盖,基层医保公共服务可及率达100%。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全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重点抓好全市21个省级示范点和33个市级示范点建设及运行,总结提炼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并加以推广运用。

3.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免费接种、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市卫健委)

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为促进宫颈癌综合防治,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我市首次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在组织准备阶段,摸排疫苗需求,按计划做好疫苗采购、分发、储存、运输等工作;在宣传发动阶段,卫健、教育、妇联等部门广泛组织开展宫颈癌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在实施接种阶段,在“健康镇江”微信公众号公示HPV疫苗接种门诊地址和预约电话。2023年共为8181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适龄女生接种率达70%。

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免费接种

为进一步筑牢免疫屏障,保护全市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卫健委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宣传引导,开设儿童水痘疫苗接种专场,优化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会同市教育局在小学、幼儿园启用“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信息系统”,全力做好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免费接种工作。2023年累计接种68621剂次,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达到98%,我市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

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市政府连续三年将“老年人健康体检”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年满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携带身份证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接受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开展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多项指标检查;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将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连续服务。2023年,全市共投入9102万元实施该项目、惠及37.2万名老年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5%。

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为进一步提高“两癌”早诊率、降低死亡率,以农村妇女、城镇未就业妇女以及家政服务员、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业态从业女职工为重点,为全市35-64岁妇女提供“两癌”免费筛查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2023年全市投入近1500万元,将“两癌”筛查费用提高至158.6元/人,全年完成宫颈癌筛查9.41万人、乳腺癌筛查9.57万人,通过免费“两癌”筛查发现的所有病例均已得到及时规范的医学处置或转诊治疗。

4.完成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

为高质量做好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市民政局 2023年年初制定下发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推进方案,每月调度,序时推进,高标准完成改造任务。央视新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镇江日报》等媒体分别报道我市适老化改造工作。合理确定改造对象,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中的高龄、失能半失能、残疾老年人作为重点对象。每户改造经费按照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精准匹配改造内容,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安全监护智能、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城乡区域特点、家庭环境状况、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实际需求情况,精准适配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改造对象可在40多个项目清单中进行选择。严格规范改造流程,严格按照受理申请、评估定项、招标施工、完工验收、资料归档、绩效评价等步骤,规范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全市入户验收率达100%,改造对象满意率超过95%。

5.建设10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小屋”(团市委)

建设10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小屋”是镇江团市委连续第三年独立承担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募集资金近200万元,为全市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主的困境儿童建设103个“梦想小屋”,三年内合计建成529个“梦想小屋”。在改造前,发动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政策解读、方案介绍等方式,全面摸排小屋建设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情况。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务实推进,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标准进行建设,做到“一户一策一档”;始终坚持规范推进,明确建设模式、建设流程、验收方式,邀请第三方和帮扶对象共同监督,待小屋通过环境质量检测后验收;始终坚持常态关爱,构建“1+3+6”关爱服务体系,推出春夏秋冬知行6个关爱项目,为困境青少年群体提供精准链式、持续贴心服务。

6.实施文化惠民“十百千”工程,建设“文心·书坊”城市阅读新空间(市文广旅局、市委宣传部)

实施文化惠民“十百千”工程

市文广旅局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十百千”工程,聚焦亲民、利民、乐民,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精心打造“十”个最美“亲民”空间,13个新型文化空间,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更有3个空间获评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1个获评全国“乡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文艺拾光”浸润城乡。用心组织“百”场“利民”小剧场演出。建成小剧场14家,承办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启动仪式、推出了“江河交汇 戏聚镇江”镇江市小剧场演出季活动。2023年,共开展政府补贴的小剧场演出500余场,惠及群众60万人次。贴心开展“千”场文化“乐民”活动。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文心”等惠民活动品牌,每周公开发布“文化菜单”预告。全年共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1298场,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看点,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文心·书坊”城市阅读新空间

2023年,市委宣传部围绕“塑城市风骨 为书坊文心”主题,突出“+阅读”理念,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打造20个“文心书坊”,成为融读书看报、阅读活动、文创产品、轻餐饮等于一体。舒适便利有格调的阅读新空间,方便群众就近就便使用阅读设施。文心书坊创新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盘活闲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源,招引经营业态,达到了资金投入少、使用频次高、运维负担小的效果。同时,围绕“爱阅读 爱镇江”主题,各文心书坊设置镇江书籍区域,植入镇江历史文化元素,引导更多人阅读镇江、了解镇江、爱上镇江。

7.全民健身设施惠民提升(市体育局)

2023年,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去哪里健身”的难题,高质量建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市安装和更新健身路径480条、篮球架165 副、乒乓球桌160张,建成6个体育公园,22公里健身步道以及8个多功能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3条智能健身路径,支持建成了宝盖山体育公园,为住建部门的“乐享园林”项目免费捐赠健身器材。超额完成省市两级民生实事任务。自主开发的“体育大市口”智慧服务平台与省全民健身设施管护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护模式,提升了管护工作效率。举办2023年镇江市社区运动会、第五届镇江城市业余联赛、第五届南山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全年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0多场次。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超百场次。

8. 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G312镇江至南京段改扩建(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

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

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起点始于240省道匝道入口处(原沪蓉高速支线),顺接既有道路,终点位于乔家门路交叉口东侧,全长约7.5公里,总投资7.6亿元。2022年4月初进入全面施工阶段,2023年6月30日完工。工程将以民为本贯彻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广泛汇集民智、征求民意,优化提升项目方案。在各类媒体强化项目信息公开和正面宣传,在施工现场向群众公示项目建设情况,设立投诉电话和意见箱。项目还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大气扬尘等各项民生工作。定期开展内部综合大检查,结果通报各参建单位和相关个人并落实整改,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可控,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G312镇江至南京段改扩建

312国道346国道宁镇段改扩建工程东起镇江戴家门,向西经镇江高新区,丹徒高资,句容下蜀、宝华,止于宁镇交界处,全长35公里,总投资约68亿元,是“十四五”期间全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也是助推宁镇扬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性工程。项目采用主辅分离形式,主路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不设红绿灯,建成后,镇江至南京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内。截至2023年12月,全线完成年度投资约21亿元,实现了年度进度目标。该项目被列入2023年度“江苏交通优质工程”挂牌项目和2023年度公路水运市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9.援助8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发6600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市人社局)

援助8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2023年,市人社局将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列为人社重点工作部署推进,全面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精细化服务兜牢民生底线。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招聘活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用工服务专员、政策落实“四张清单”,分级建立就业援助档案,累计提供就业援助服务1.6万人次,落实各类就业补贴1.8亿元。建成全省首批、我市首家零工市场,建好用好10家标准化、规范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满足困难群众“就近办、马上办”需求。全年累计帮扶1.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3300人,零就业家庭连续 216个月保持动态清零。

开发6600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

市人社局坚持把青年就业见习作为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举措,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就业见习工作有序开展。市区联动组建8支政策宣传队,走进大型社区、重点企业及在镇高校,把见习政策送到家门口。利用媒体平台对优秀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加大宣传。召开就业见习工作会议,鼓励“四群八链”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创新企业设立见习基地,大力开发知识型、管理型、技能型见习岗位,满足青年见习需求。引入第三方机构,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纽带作用,畅通见习基地与见习人员对接桥梁。组织就业见习专场对接、“归雁”学子就业见习双选会,开展职场及见习体验行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见习基地740家,其中13家获评省级示范基地;开发见习岗位18277个,其中大专以上岗位11957个。​

10.市区“菜篮子”工程(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蔬菜基地建设等民生实事工程推进,下达项目10个,其中蔬菜基地建设项目4个、科技兴菜项目6个。按照“推行五化标准、开展六统一管理、实现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机制,构建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菜农做好防范要求,减少因灾受损程度;每月发布蔬菜病虫测报指导意见,指导菜农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工作;召开多场次蔬菜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采取“1+10”技术服务模式,每个单位结对指导10个辖区蔬菜基地,助力基地种植水平提升。通过蔬菜基地项目实施,辖区增加蔬菜基地面积 330亩,新增钢管大棚、喷滴灌等生产设施285亩。科技兴菜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提升菜农的综合种植水平。规模种菜政策提升了菜农种菜积极性。​

2024-02-1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6196.html 1 3 2023年度镇江市“十佳民生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