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第09版:镇江周刊

中国的“脑洞”一样大

□ 华 翔

还记得当年风靡全球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吗?上月末的一则新闻,仿佛告诉我们,那个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母体连接并维系沟通的未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月29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表示,由他领导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已检测到脑电信号。消息一出,立刻就上了新闻热搜。马斯克为公司第一款产品的命名——“Telepathy(心灵感应)”已然告诉了我们,公众为何如此关注。马斯克自己亦有注解:“只需要思考,就可以控制手机或电脑,并通过它们控制几乎任何设备。”而“神经连接”公司此前更宣称脑机接口技术的远景目标是连接人类意识与数字虚拟世界。于是,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黑客帝国》,想起了《阿凡达》,想起了多少部科幻小说里写道的“人体芯片”……

脑机接口(BCI),指在人类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连接,实现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直接通信。目前,脑机接口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非侵入式、侵入式与半侵入式。非侵入式,就是做成可穿戴设备,通过头皮采集脑电波,无需手术,安全性最高,但信号质量低,功能有限。侵入式,则是直接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可获得最高质量的神经信号,但对移植者来说创伤大、风险高。还有半侵入式,将处理器植入患者颅骨内、大脑硬膜外,不破坏神经组织,可获得较高信号强度和分辨率,同时降低了免疫反应和愈伤组织的风险。马斯克公司的新闻之所以被舆论聚焦,就是他们采取的脑机接口方式是侵入式,也就是最具有“人体芯片”概念的产品。

脑机接口被科技界认为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是下一个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主战场,将在很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譬如,可以为康复医学、神经工程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持,治病救人;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紧密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可以与虚拟世界直接互动,实现更自然、更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包括让人类在记忆力、学习能力、反应力、感官知觉等方面实现巨大突破,甚至像影视剧中一样出现的“超级人类”;甚至因为工作效率的极大提升、新型的工作形态出现、人类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引发社会结构的变革。同样,应用场景丰富,也带来市场前景广阔。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全球脑机接口仅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在2030-2040年有望达到400亿-1450亿美元。中国信通院则预测,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将拥有数十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本以为马斯克的“脑洞”大,是又一次的独步领先。新闻再一搜,却发现,咱中国的“脑洞”一样大。马斯克的新闻数小时之后,清华大学官网也对外宣布,清华大学医学院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于2023年10月24日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半侵入式)。一位因车祸造成脊髓损伤、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经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目前可以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然有产业布局。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9大未来产业,脑机接口就在其中。这一年,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脑机接口正是4个重点方向之一。还是这一年,我国成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推进脑机接口研究。

今年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脑机接口”被列入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明确要“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年)》统计,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脑机接口代表性企业超500家;相关企业活跃在40余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的企业数量均破百,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包括针对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隐私和安全问题,2月2日晚,科技部官网也发布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一同发布的还有《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指引》,里面包含了合法合规、社会与科学价值、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风险防控、资质要求、责任机制七方面具体要求。

虽然还只是开始,正如著名硅谷作家库兹韦尔在《灵魂机器的时代》一书中所说:届时,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2024-02-0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6000.html 1 3 中国的“脑洞”一样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