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第04版:综合·经开区纵览

充电桩业务办理送到家门口

“后备箱营业厅”,让绿色出行更顺畅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王亮

火红灯笼街头挂,春节年味越来越浓。2月8日上午9时,丹阳市司徒镇张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已经热闹起来,村民们从这里来来回回,在广场旁的集市采购年货。

此时,停在广场一角的黄色工程车,引起了村民的注意:敞开的后备箱内部整齐摆放着充电桩业务申请流程单、“网上国网”APP宣传单页,还有群众意见簿。“冬天为什么电费高?”丹阳市司徒供电所员工贡选、束晨宇正热情招呼路过的村民,为他们服务。

张寺村是司徒镇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村。春节临近,丹阳市供电公司利用营销2.0系统筛选出“零电量”用户,并结合乡镇网格员现场走访、电话核实,最终确定返乡人数达360户。

“房屋闲置久了,屋内的用电设施老化失灵、用电容量不够等现象时有发生。”贡选说,为了保障返乡村民节日期间安全用电,他们对电力工程车后备箱升级改造、优化配置,以流动“营业厅”的形式现场接受咨询,引导村民通过“网上国网”APP上传资料,便捷地办理用电业务。

寒冬腊月盼春风,“后备箱营业厅”里涌动着着司徒供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暖流。

“别看我们这里小,每天来咨询、求助的人挺多,办业务的人也不少。”贡选话音刚落,就来活儿了。

距离电力工程车50米的地方,一位新能源车主因为操作不熟练,在充电完成后无法拔下充电枪,发来紧急求助。贡选、束晨宇立即小跑步去现场帮忙处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绿色出行,自驾新能源汽车返乡。为缓解车主的充电焦虑,1月下旬,司徒供电所协助张寺村村委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投运了2座便民充电桩,可满足4辆车同时充电的需求。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服务点设置在充电站附近,便于开展充电引导服务和设备检修作业。

贡选告诉记者,为避免返乡人群扎堆前往营业厅咨询、办理充电桩接电业务,从1月10日开始,一直到除夕,每天9时至17时,他和同事轮流在广场提供现场服务,“我们会告诉村民需要哪些材料、如何线上申请,确保村民不跑营业厅也能办理接桩业务。”

中午12时,村民符金强驾驶新能源汽车从杭州返回家中。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人和车还没到家,充电桩已经安装妥当。经过广场时,贡选、束晨宇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他,“你们家的充电桩装好了,也通上了电,我们正好去你家看看充电桩好不好用。”

1月29日,当时还在杭州的符金强,给老家所在的社区网格员打去电话,向网格员表达了在老家安装充电桩的诉求。一通电话,没几天,充电桩就装好了,电也通上了。

像符金强这样有接桩需求的返乡人员不在少数,一条绿色办理通道迅速开启。“乡镇网格员提前搜集返乡人员所需的充电桩品牌和报装需求,及时反馈给我们。”贡选介绍,在征得客户授权后,由丹阳市供电公司与各类品牌新能源车4S店对接,以村为单位批量购买,通过“网上国网”APP上传身份证信息,就能受理申请。随后只要网格员协助办齐集体土地产权证明、村委会同意施工许可证明、电动汽车拥有证明,三类资料准备好,供电所就能直接装表接电。

符金强对绿色通道带来的便利深有体会,“我提出申请仅两天,供电公司协调调配的充电桩就到货了。再加上证照资料准备得比较顺利,又过了两天,充电桩安装完成,当天就接上了电。”在这个过程中,符金强全程未露面。“多亏了他们。”他指了指身边的两位“红马甲”。

“这是快充枪,这是慢充枪。”束晨宇耐心地向符金强解释充电注意事项,同时将充电枪与车子接口连接,充电指示灯迅速开启。1月10日至2月8日,丹阳市供电公司已在12个乡镇普及开展流动“营业厅”驻点活动,日均服务返乡用户15户,办理用电业务30余件。

离开符金强的家,“后备箱营业厅”继续前进。

2024-02-09 充电桩业务办理送到家门口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5957.html 1 3 “后备箱营业厅”,让绿色出行更顺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