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杉 本报通讯员 吴垠
财政工作与“网”,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边,财政“织网”兜牢民生幸福,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以上;另一边,全市财政系统积极打造惠企便民服务“网”,票据“无纸化”、公积金业务“7×24小时”办理、政府“网购”服务……能“云端”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
票据电子化,省力省心还省钱
“过去交完钱,还要去拿发票,现在手机直接下载,方便多了。”市民潘女士的女儿在少年宫上课多年,她切身感受到了电子票据带来的便利。此外,电子票据“不怕丢”也让家长省心不少,采访中,潘女士对票据电子化改革连连称赞。
市少年宫财务工作人员吴婧秋告诉记者,纸质票据张张手打,工作量大,怕出错,“现在‘非税系统’里批量导入后,票据自动生成,工作量减轻很多。”吴婧秋还提到,电子票据也更加环保节约。据悉,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以来,全市开具各类财政电子票据9210.97万份,开票金额约798.43亿元,预计每年可以节省票据印刷支出685万元,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85吨。
有了吴婧秋口中的“非税系统”,我市还实现全流程“非税收入线上退付”。在市建非税系统中,我市研发扩建“非税收入线上退付”模块,此举为全省首家。
2023年4月10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便通过线上申请成功办理我市首笔非税收入退付业务。目前,“收入退付”有“退付及红冲”及“其他退付”两种方式,全面覆盖各种收入退付需求,执收单位可分别按不同的退付情况进行线上申请。
2023年8月1日,市旅游协会开出首张社会团体会费电子票据,这张票据标志着我市社会团体财政专用票据进入“无纸化”时代。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针对社会团体数量多、单位与财政未连接专线、开票人员年龄普遍大的特点,设计了会费票据“互联网”开票+财政代开捐赠票据模式。至此,社会团体实现线上开具、核销票据,有效避免纸质票据遗失、损毁风险,极大提高了社会团体会费收取效率。
公积金3.0,业务随时随地可办理
1月23日召开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议,全面回顾了2023年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其中“公积金3.0系统”表现亮眼,充分体现了我市财政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系统助推“智慧公积金服务”跨越提升,将部分公积金线上业务办理时间延长至“7×24小时”,解决职工“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困扰。还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和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为职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2023年非工作日时间段,线上业务总笔数71441笔,业务金额9.9亿元。
“现在提取、还贷、贷款等很多业务都能在手机上进行,免去现场办理很多麻烦。”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年每次办业务都要去现场,遇上人多排队加办理,基本上要半天,现在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提交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也会打电话悉心指导。”她表示,现在随时点开就能办,极大方便了职工。
值得一提的是,公积金3.0系统还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省政务中台数据汇聚的优势,通过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及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信息的共享、核查,梳理整合。2023年,共调用人社接口15万次,民政婚姻接口13万次,不动产接口37万次,市场监督管理法人主体信息接口1692次,商业贷款接口4万次,大大提高群众办事效率,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镇好采”,政府服务开启“网购”时代
网购软件的兴起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2023年8月1日,随着省内首家限额标准以下服务类网上商城——“镇好采”投入试运行,我市也开启了政府服务“网购”时代。
“过去在参与限额标准以下服务类项目采购活动时,或多或少存在信息获取渠道不够通畅,利益诉求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对企业发展也存在一定限制。”现在全过程都在“镇好采”开展,公开、透明、有保障。我市一中小企业主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平台,什么时候该进行什么步骤都清清楚楚,同时合同上传平台,也省去了线下签订合同的麻烦。
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说,从采购人现实采购需求角度来看,推进服务类项目采购电子化平台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采购人的采购、财务、廉政风险,而且还能为广大服务类供应商提供参与采购活动的平台,利于公平竞争和营商环境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商城的开发建设,可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流程、约束采购行为、完善内控制度,最大限度满足采购人的现实需求,实现政府采购活动健康发展。
省财政厅来镇专题调研平台建设运行情况时,给予商城“国内政府采购领域重大创新”的高度评价,并计划在全省进行推广。截至2023年12月,服务商城先后推出两批11大类42个具体采购品目,1160余家供应商入驻,累计成交金额6400余万元,中小企业成交数量占比86%。
从全省首个财政金融运管服系统上线,到票据电子化改革、公积金3.0系统,再到“镇好采”投运。近年来,市财政系统不断加强智慧财政系统建设,利用数字财政织密惠企便民一张“网”,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