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卞婷婷 杨佩佩 郭淑娴
在镇江城的老巷子中,有这样一处毫不起眼甚至不能将其称之为巷的高坡,但这里承载了千年历史,诉说着岁月沧桑。它就是东门坡,古时是人们心之向往的朱方圣地,而今书香萦绕,书声琅琅,在岁月长河里折叠成一本时光暗香的书页。
东门坡古时是镇江城内从南到北的一条山间古道,那时人们发现去东门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往东南方向翻过山坡,故名东门坡。这处山坡有个学名叫乌风岭,就是老镇江口中“三山五岭八大寺”的五岭之一。
文献记载,“东门坡南至东河边,北至中山路,总长207米”。从中山东路进入东门坡,往前走数十米,映入眼帘便是两口古井——古泮泉。斑驳的墙上悬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铭牌,标注着文物安全责任人、文物安全管理员、联系电话,古泮泉的石碑上还附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古泮泉的“前世今生”跃然“屏”上。
古泮泉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镇江城内一口著名的古井。北宋元祐年间,润州知州林希凿井挖土时发现镌刻有“泮泉”二字的石刻,府学教官杨迈便于泉处建亭保护,并用“泮泉”石刻为亭上横匾。到了明代景泰年间,古泮泉遂入民间。1987年,市政府将该泉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文物挂有“红牌子”“二维码”的不仅古泮泉这一处,为了能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市文广旅局实施文物阐释解读项目。市文广旅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介绍,截至2023年12月,全市300处文物保护单位解读二维码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下发各地张贴到位。古墓葬古遗址阐释项目实施完成,10处导视标牌全部安装到位。“我们还举办首届‘镇江文物会说话’短视频大赛、‘打卡瘗鹤铭’‘小小讲解员’等系列特色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接触了解文物,感受文物的历史魅力。”
东门坡东,原有一座高公书院和旧试院,附近曾建有上百间学舍,供参加科举考试的莘莘学子温课和集训之用。在唐朝,东门坡一带还被视为古城圣地。如今,市红旗小学梦溪校区西大门就设在东门坡上。
“市红旗小学校址附近就有较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古泮泉、梦溪园沈括故居等。”市红旗小学副校长乔蓓介绍,1月初,红旗小学的镇报小记者作为“梦溪问学”活化利用室的首批体验者,在梦溪园沈括故居里体验了《梦溪笔谈》中记述的毕昇泥板活字印刷技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知道文化的传承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生动的实践,让同学们亲手触摸历史,感受历史的脉搏。”
漫步在东门坡,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里的古建筑、古井,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那些散落在街巷之间的文化遗迹,更让人感受到镇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