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9日
第05版:丹凤朝阳

“银发人才”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时代光华”

本报通讯员 陆益青

本报记者 佘记其

近年来,丹阳市深入挖掘银发人才资源“富矿”,不断充实完善银发人才库,精心打造作用发挥平台,建立了17个银发人才工作站,汇集一批高层次银发人才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专长优势, 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时代光华”。

项目赋能,跑出富农增收“加速度”

丹阳市委老干部局牵头抓总,把银发人才工作站建到农业基地的苗圃里,建到种田大户的田埂上,将银发人才与20个农业项目形成精准对接,以项目化运作推动银发赋能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位于丹阳开发区练湖的杨家和水稻育种银发人才工作站长期致力于“优质稻米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项目的运作,在援外老农业专家杨家和的带领下,潜心培育的镇粳606、镇粳608新品种通过了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即将在省内推广种植50万亩;谢桐洲生态农业银发人才工作站积极参与茅山老区扶贫开发,实施的“稻鸭共作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坚持生产绿色、有机大米,市场销售价远超生态大米,经济效益连翻三番;周铭成乡村振兴银发人才工作站主攻“订单农业”项目,为超群家庭农场和史锁虎家庭农场牵线搭桥,与江苏明天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共计3000亩的稻麦订单,为种田大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周铭成团队还帮助青禾家庭农场实施“多光谱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稻麦生产上的应用”项目,运用计算机北斗导航信息管理系统在稻麦种植上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生产管理,让农民智慧种田,增收有“数”。

情洒乡土,挑起文化传承“银扁担”

“我们将利用银发人才工作站这个新平台,组织更多老同志一道参与练湖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传承,留住文化根脉!”在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上,丹阳市开发区练湖乡土文化保护团队队长冷金华郑重承诺。

冷金华团队是镇江市委老干部局授予的第3个镇江市级银发人才工作站,8名平均年龄近80岁的老干部不辞辛劳,通过查阅无数史料、访谈大量见证人,先后编撰乡土文化书籍史料60余部,总字数2500万字以上,不仅为丹阳练湖生态新区的开发、规划、招商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留住了乡土文化的根脉,促进了社会文明的代代传承。

近年来,丹阳市委老干部局立足历史文化的传承接续,深度挖掘该领域银发人才资源,通过深化文旅融合等形式,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丹阳市机关事务局原局长、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建明于2019年成立文化工作室,相继为六都村、香海琴枫等村落和企业设计了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观可感、可触可赏的文旅产品,既拓展延伸了历史文化的价值,也为传统乡村在新时代开辟出生存和发展的新土壤。目前,他作为水晶山旅游度假区黄连山登山道项目的文化总策划,将“齐梁风格”文化元素融入自然风光,在一步一景中点缀厚重悠远的历史,在一砖一瓦中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为丹阳齐梁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书写浓墨重彩的新华章。

2024-01-19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92711.html 1 3 “银发人才”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时代光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