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史珂
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在进行之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不但有“产业”实绩、民生“实事”,还有喜人的“三农”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更见成效”更是作为2023年全市工作的重要部分写入其中。本期金色田野,就来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词。
热词一:“四连增”稳产保供有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实现“四连增”。细致来看,2023年,全年粮食面积205.52万亩、增1.96万亩,总产97.87万吨、增1.57万吨,单产476.20公斤/亩、增3.07公斤/亩,增幅分别为0.96%(高出全省0.70个百分点)、1.63%(高出全省0.88个百分点)、0.65%(高出全省0.1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生产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三高”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再创近年新高,产量增加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
除了端稳端牢“饭碗”,“菜篮子”保障也十分喜人。通过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年蔬菜播种面积预计达42.89万亩,同比增长1.6%,预计2023年末生猪出栏33万头、家禽出栏4072万羽、蔬菜总产量105万吨、水产品产量10.3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4%、10.2%、3.7%、4.16%。
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做好“稳产保供”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我市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同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健全农情灾情调度机制、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精细化监管,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75%。
热词二:“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凸显
近年来,我市准确理解把握“戴庄经验”两个核心要义,持续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建设了丹阳市嘉贤米业、句容市东霞村绿色大米等一批示范基地,培育3批次、39个“戴庄经验”试点村,推广一批绿色农业生态技术,形成了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镇江市推广“戴庄经验”工作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列入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案例,编入正式出版的《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市农业农村部门表示,将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农业“整产业链、全绿色化、深融合度、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系统发力,加快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指导加快实施生态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防控等工程,形成一批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热词三:“新农人”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们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强村富民基础更加牢固。成立‘新农人’发展联盟,首批遴选 31 名青年农民纳入优秀‘新农人’培养计划”,可见对“新农人”的关注之大。
2023年,我市聚力乡村人才培育,积极培育扶持“新农人”,出台《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54期、培训高素质农民6171人。同时,依托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着力培养44名示范带头人。镇江经开区永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作汇报,句容果牧不忘农场党支部书记华梦丽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
展望2024年,我市依旧注重“新农人”队伍培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选拔30名青年农民,纳入优秀“新农人”培养计划,支持“新农人”团队牵头创建各类高水平育种中心。
市农业农村部门表示,将根据《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进一步加大在财税优惠、创业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新农人”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信用贷款,探索面向“新农人”的金融产品,提高“新农人”抗风险能力。
热词四:“强村富民”基础更加牢固
“我们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强村富民基础更加牢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5%,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部达到或超过1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6.7%,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3年的“强村富民”工作给出了这样的描述。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强村富民工作备受瞩目。2023年,我市聚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深化“六个一”挂钩帮促机制,下达2023年市级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专项资金3000万元。同时,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规范农村产权交易,2023年预计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
2024年,我市将继续聚焦农民增收中心任务,深化“六个一”挂钩帮促,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经济相对薄弱村任职,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强家庭农场,开展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完善示范社四级联创机制等。
热词五:“人居环境”成效越发明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村庄更新和环境整治,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村美人和成为“主旋律”。
回望2023年,我市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向“两部、四沿、五旁、六地块”等重点地域发起垃圾“歼灭战”,推广运用积分制、红黄榜、“三长融合”等长效管护机制,累计清除农村各类积存垃圾16.7万吨。完成户厕改造4061户,新(改)建农村垃圾房515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新(改)建农村公路196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我市还将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培育工作,引导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培育,争创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加快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