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既定的 115项重点工作任务得到较好落实、40项民生实事和军地互办20项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
“强富美高”基底愈发厚实
突出科技支撑
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 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2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25 家、省级瞪羚企业 10 家
引进大专以上人才 4万 人
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2.7% 以上,列全省第 7 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54% ,列全省第 4 位
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突出开放支撑
新增“跨区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101 项
346国道镇江城区段城市化改造工程、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段建成通车
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
基本贯通
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突出生态支撑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
保持 100%
长江镇江段水质保持Ⅱ类
镇江省级豚类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
物种数量持续增多
突出文化支撑
新增省级非遗项目 35 项
全市4A级以上文化旅游景区
接待游客人数增长 70%
文化场馆接待人数增长 80%
成功承办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
过去一年,
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聚焦项目突破
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 1650亿 元、增长 66%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列统入库投资额达到 357亿 元
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全面
超目标,达到 594亿 元
聚焦工业回升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 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 21.7% ,排名全省前列
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应税销售收入
增长 6.9%
八条重点产业链应税销售收入
增长 10.3%
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
“四群八链”骨干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聚焦内需恢复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8% ,列全省第 2 位
旅游总收入实现翻番,增幅列全省第 7 位
商品房销售面积恢复幅度排名全省前列
聚焦惠企减负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54亿 元以上
净增“四上”单位 1412 家,创历史新高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 903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 13.8%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 71 家
过去一年,
开发园区加快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新下放 50 项市级权力事项,基本实现“园内事园内办”
全市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入园率达到 87%
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入园率超过 90%
开发园区亩均税收提升 13%
全市域“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典型案例
过去一年,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 34 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 203 公里
改造地下老旧燃气管网 2.8 公里
新建污水管网 31 公里,修复市政污水管网 11 公里,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 84%
新完成 224万 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新建成“乐享园林”活力空间 11 处,开放共享城市绿地 38 处、 21万 平方米
镇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
过去一年,
乡村振兴更见成效
新增高标准农田 4.4万 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0%
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上年,实现“四连增”
新增市级“戴庄经验”试点村 16 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到 71%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 5%, 98 个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全部达到或超过 120万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 6.7%,
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1.5 个百分点
农村危房、危桥全面消险解危
建成幸福河湖 60 条,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 54%
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4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7 个
过去一年,
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美好生活
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 78%
发放稳就业政策补贴 7亿 元,扶持 1.7万 人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 5.7万 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深入推进教育“双减”试点改革
着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加快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疗保障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实施,
为 37.2万 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新增普惠型托育机构 18 家
全年发放救助金 4.4亿 元、覆盖困难群众 7万 余人
过去一年,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纵深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镇江建设,群众安全感达 99.4% ,蝉联全省第一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
过去一年,
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对口支援等事业实现新发展,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对台、港澳、侨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162 件、市政协提案 325 件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 2 件
二
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十周年,我们应该交出更好成绩单。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呈现出更多的生动场景。
1.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2.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善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4.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力破解发展堵点难点。
5.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
6.始终坚持合作共赢,持续拓展开放融合成果。
三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2%
以上
4%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
进出口总额、
实际使用外资
稳中提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
人以上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2.4万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用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用力扩大有效供给,厚植实体经济优势:
持续保持项目攻坚力度: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800亿元;新开工项目列统入库投资额达到350亿元,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额达到600亿元。
坚定不移推进园区整合:确定今年为“园区建设提升年”,全面编制园区发展规划,集中资源要素精准保障园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15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30亿元;开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行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创造性地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8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75%。
聚焦企业感受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服务的普惠面。适时出台新的普惠性、功能性支持措施。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真正做到“拿地即开工”、“百日开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00亿元。
(二)用力拓展消费市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深入激发居民消费潜能,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稳岗扩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使消费建立在人们有稳定收入的支撑之上;奋力开拓国际贸易市场,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破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市场准入限制,平等对待所有经营主体。
(三)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体系升级:
加快培育壮大“四群八链”;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四)用力抓好科技创新,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造良好科研创新环境。
(五)用力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深化区域产业创新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协同共治;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六)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七)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展现现代城市文明:
稳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八)用力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有效防范化解稳定风险;坚决管控安全生产风险;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记“三个务必”,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忠诚履职尽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1.严守纪律规矩,捍卫“两个确立”。
2.站稳人民立场,甘当事业孺子牛。
3.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破顽瘴痼疾。
4.涵养严实作风,做实干家行动派。
5.从严律己修身,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惟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勇扛重任、踔厉奋发,奋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镇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