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泠 景骁轶)经过术后一个多月的恢复,胆道结石患者周鹏(化名)的生活、工作已经恢复正常,折磨人的腹部疼痛也未再出现。对于帮助自己脱离病痛的“双微创”手术,以及实施手术的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许士勇,周鹏在近日的出院回访中给出了满意的回馈。
去年年底,周鹏因右上腹疼痛不适、阵发性加重一月余,到市中医院普外科就诊,结合“上腹部平扫+MRCP检查”,被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囊、胆总管梗阻持续炎症,导致其“近邻”肝脏也严重受伤,多项检查结果异常。其中,提示肝脏异常及损害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两项检查数值就接近正常上限的10倍。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医生认为,手术是“解题”最佳方案。
“对于胆总管结石手术,最早的方式就是切管取石,但是患者需要配管引流3个月,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下ERCP开始应用,术中经十二指肠,切开乳头取石。但由于胆总管位置特殊,加之其形态‘弯弯绕绕’,要想取直径1厘米以上的大结石,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许士勇介绍,经过胆囊浓缩的胆汁,会由胆囊颈管进入胆总管,最终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肠腔。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乳头一收一缩,起到“阀门”的作用,张开时,胆汁才能通过。如果切开乳头,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受到影响,“阀门”闭合不紧,从中“溜出来”的肠液逆流进入胆总管,就会再次诱发形成结石及胆道感染。
综合考虑,许士勇决定采用当下比较先进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的“双微创”方式,探查胆总管并取石、切除胆囊。许士勇介绍,该手术方式不用开腹,也无需放置T管,在实现外部手术切口最小化的同时,降低患者手术痛苦,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治疗效率,还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疗资源,提高了病床周转率,实现了医患双赢。
此次手术历经1.5小时顺利完成,术后,周鹏不适症状渐消,经过6天护理、观察,确认无碍后出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