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8日
第08版:理论

明体达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管向群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思想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历史自觉达到了新高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动力、价值支撑、思想方法、实践智慧。

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百年变局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根本问题,科学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和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科学体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联系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传承发展等实际,形成了以“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为标志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从文化自信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化自信为价值基石,形成了“四个自信”的原创性表达,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明确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从“两个结合”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把“两个结合”提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建设既传承中华文化悠久传统、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的全新的文明形态,并以此作为新的文化使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推动构建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各国人民普遍诉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理论体系、精髓要义、科学方法,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强化上下功夫。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作为根本要求,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制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把坚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基本思路,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起来。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通,赋予其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精神特质。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向世界生动地表达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人文理想,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兼收并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蕴含着三个基本维度。一是民族性维度,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构建与确证;二是现代性维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世界性维度,是对人类现代化价值导向与路径选择的重新定义。在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把握“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的丰富意蕴,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是与“现代化”相伴随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不是消灭古老文明,而是赓续古老文明;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特性”之间丰富而深刻的历史联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在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胸襟和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气度,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促进人类文明持续进步。

自觉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坚定文化自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这种自信,从根本上说,来自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来自中华文明的内在张力和创新特质,来自中华文明所孕育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提供创新底蕴。推动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继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华文明蕴含独具特色的实践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知行合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提供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动力。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之“正”;“创”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之“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推动中华文明的超越更新,实现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跨越。

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不仅“强”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而且“强”在文化软实力、文化生命力、文化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5000年中华文明史气脉相通,使中国式现代化诸领域有机贯通,而且使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互通。中国共产党坚持政治理想与文化抱负的有机统一。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曾豪迈地展望“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同时豪迈地展望“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而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号角,正引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朝着建设“文明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而这,正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所在。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摘自《新华日报》)

2023-12-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6216.html 1 3 明体达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