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楠 朱婕
2015年,扬中市政府推出“绿色能源岛(太阳岛)发展规划”,扬中成为全国最早对新能源产业开展规划的县级市之一。登上“太阳岛”,揭开扬中根植地方特色、发展新能源产业、绘就“双碳”示范背后的“阳光密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携手并进,绿色生活有滋有味有奔头。
“太阳岛”上有个“太阳镇”。扬中市油坊镇作为较早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的乡镇,被誉为“太阳镇”。尤其是自2016年年底,扬中市获批成为“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以来,油坊镇沿着“阳光之路”,阔步前行。
目前,全镇光伏企业已达20余家,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链。数据显示,2022年,全镇光伏产业形成纳税销售超30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0%。
太阳集团是油坊镇颇具代表性的一家新能源企业,其发展历程折射出扬中新能源产业的面貌。“公司从一家村办厂起家,2006年开始涉足光伏产业,走出了一条从产品到生产线再到全链条产业链的自主自强之路。”太阳集团相关负责人张俊介绍,目前太阳集团的产业不仅了涵盖光伏生产所需焊带、浆料、组件等多个产品,并且持续拓展光伏全产业链,最新投运的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线,所采用元器件均来自企业自主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集团与当地供电部门开展合作,采用“能效账单”等方式,由供电部门提供定制化的能效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节能增效。
普惠于民,是打造绿色能源岛的应有之义。随着“金屋顶计划”落地生根,“绿电”对居民生活影响几何?
在油坊镇会龙村,村民给记者算上了“光伏账”。“算上补贴,光伏收益一年有四五千元。最明显的是,夏天用空调原来一个月电费要一千多元,装上光伏之后,一个月只要几百元。”会龙村居民张恒裕对比了装上分布式光伏后家中的变化。去年,张恒裕家的“金屋顶”一共发电6800多度,自用640度,剩下的卖给电网,加上补贴4900元,一共获得了7000多元收入。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受益,也因此“小楼+光伏”几乎是会龙村会龙小区的“标配”。120户居民家中安装了光伏板,覆盖率超过了90%。经测算,整个会龙村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吨。
油坊镇党委书记陈小锋介绍,目前油坊镇有20兆瓦地面电站、30兆瓦屋顶电站,全镇1900户居民安装“屋顶光伏”。“2021年,油坊镇作为全省唯一入选乡镇,被评为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优质零碳基地。”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过高的光伏电量也为电网带来冲击。“随着地方光伏安装的不断推进,分布式能源将原先配电网的‘单车道’,变为‘双车道’,影响地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甚至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给配电网带来诸多挑战。”扬中市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黄海清介绍。
会龙小区就是典型的高光伏渗透台区。为保证电网稳定,实现光伏电量高水平就地消纳,2021年,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联合江苏省电科院,在会龙小区投运了2台“绿电存储”台区侧分布式储能装置,可通过实时存放电量,在提高区域内光伏消纳率的同时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据测算,设备投运后,可以帮助所在区域进行光伏电量的就地消纳,将就地消纳的区域光伏提升20%。
持续发展的能源技术为绿色能源岛的发展增添底色与活力。除了储能装置为绿色小区提供“充电宝”,扬中市供电公司还在当地乡镇投运了多套样板工程,以技术手段赋能,助力地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今年4月底,扬中市政府与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签署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电网建设、光伏发电、能源存储、“车网互动”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赋能“绿色能源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