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佳融 本报通讯员 靳莎
有政策导向,但无法精准落地;有需求,却不知如何匹配……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产融对接”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今年8月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园区行”,为银行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累计授信签约近60亿元。
解决“产融对接”信息不对称问题
作为光皓光学(江苏)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岳先生一直认为,融资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资产规模较小,部分是租赁经营,没有足够的土地和房产等作为抵押物,而金融机构又不太认可设备抵押。”过去,他在融资时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
中国银行润州支行客户经理吴经理对此很有同感,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产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吴经理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因为经营规模小,加之负责人没有经验,只通过简单的文字材料沟通,无法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及企业发展规划等问题。
传统的“产融对接”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往往也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今年年初,镇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万敏、江镇祥等代表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了《关于以落实政策为抓手,改善为中小企业服务质量的建议》,其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
为此,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面向园区中小企业,开展“普惠金融园区行”。为多家银行和园区内企业主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增加了企业主获取优质信贷资源的可能性、可得性,为广大中小微企业主树立了信心,也为金融机构积累了客户。
为银行机构和中小企业牵线搭桥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以“普惠金融园区行”为抓手,先后走进镇江经开区、镇江高新区和扬中经开区。各金融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线下融资服务,真正把政策和产品送上门。发放问卷96份,解答园区企业金融咨询24次,为130余家企业,24家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平台,累计签约近60亿元。
在镇江经开区专场活动现场,“园区保”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受到了企业的关注,这种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了政银担风险共担合作机制的产品,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目前,“园区保”累计发生担保业务418笔,累计担保发生额27.87亿元,担保费率由1.5%进一步降至0.7%,满足了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降低了融资成本。
在镇江高新区活动现场,中国银行打造的科技型企业绿色审批通道吸引了与会企业代表的关注。这种绿色通道主要针对中型客户提供3000万元至8000万元额度的授信支持,并设立尽责审查专岗,建立“免上会、双人传签”审批机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
无独有偶,省内最大的法人银行——江苏银行发布的苏科贷、财政金融助力贷、苏知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也引起与会企业的广泛兴趣,现场为3户意向企业办理了900万元的纯信用免担保贷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