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秋霞
11月20日上午8时,空气中有点冬日清冷的感觉。庄宝珠阿姨把家务收拾停当,便马不停蹄来到了位于江滨新村的中鼎老来乐综合服务中心“打卡上班”。
和庄宝珠差不多时间来到的,还有孙广海、蒋春梅、吴天宝等好几位“老伙伴”。随后,大家分工协作,立即忙碌起来。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楼梯扶手,有的负责签到……
“政府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我们手脚还麻利,还能干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一件红色的大衣让庄阿姨看起来格外精神。她告诉记者,她今年70岁,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中鼎老来乐综合服务中心,从此这里成了她的另一个“家”。
“我一开始主要是来学着跳广场舞的,有时也做做理疗。”庄阿姨说,来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有时看到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她和其他“年轻”的老人开始帮着做点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事。再后来,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大家干脆就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中鼎志愿服务队”。
除了帮助打扫卫生以及负责舞蹈、书画等各个功能室的管理之外,这些志愿者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帮助照应前来中心活动的年龄更大、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上卫生间的时候帮着扶一把,中午吃饭的时候帮他们打打饭菜、拿拿筷子……
助人自助,和庄宝珠阿姨一样,孙广海和老伴蒋春梅也是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每天一早,老两口在家忙完就一起来中心。“我今年77岁了,不过和那些八九十岁的老年人比起来,我还算是年轻人,我们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在这里自己能玩,还能帮别人做点事情,何乐而不为?”孙广海说
79岁的吴天宝热爱书画,听说中心有个书画室,他“自告奋勇”承担起了书画室的“维护和发展”工作。他说:“我自己喜欢书画,平时在这里活动,社区其他老年人对书画感兴趣的,我就给他们讲一讲,简单教一教,不少老年人就是从这里开始,慢慢有了对书画艺术的兴趣,充实了晚年生活。”
京口区中鼎老来乐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由春红介绍,中心主要服务于江滨新村及周边老年居民,不少“低龄”老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发挥自助精神,成为志愿者,主动承担起卫生保洁、功能室管理、活动组织、照应高龄老人等职责,成为一支重要的“志愿力量”。目前“中鼎志愿服务队”已有核心成员16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养老服务领域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20余个,构架起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四梁八柱”,实现了保障性兜底养老服务向普惠性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转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作为社区养老服务重要载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1年,《镇江市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出台,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补贴政策、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其中,在服务队伍建设方面,除对不同等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求配备数量不等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之外,同时要求“建立志愿为老服务队伍,并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市区共建成并运营标准化及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8家。在这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少低龄老人主动担当作为,成为一支重要的“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