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佘记其
本报通讯员 赵玉华
阳光洒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凤美新村小区,市民丁女士将汽车停好,迎面看到前来接她的母亲。近日回家时谈起老旧小区的变化,她说“不愁停车”是感受最深的。
“以前,每次回娘家最头痛的事就是停车。”丁女士说,凤美新村小区没有停车场,总是“一位难求”。回家时,丁女士只能将车停在附近的丹阳城北农贸市场广场,然后步行回家。
凤美新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其中有30多年历史的凤美新村小区和有20年历史的玉乳泉小区共有居民1134户,登记在册的私家车有410余辆。“停车难”不仅让有车居民烦恼,还引发了乱停车、交通堵塞等问题。“没办法,干脆往楼下停,可各家的车咋停的都有,有时挡了路,往家门口停车都难!”谈及停车,玉乳泉小区居民朱先生感受颇深。
解决停车难、停车乱,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凤美新村社区老党员眭国云告诉记者,为做好这道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答题”和“重点题”,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凤美新村社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代表经过讨论协商,最终决定对绿化、道路等空间进行“微改造”,在有限的空间协调好停车、交通、公共绿地三者的关系。最终,社区增设了364个机动车位,解决了车辆随意停放、无处停放的问题。
在优化绿化空间和小区改造之初,进展并不顺利,有些改造因为影响了部分居民而难以推动。眭国云说,由党员带头上门一户一户地“算长远账”,最终得以加快改造进度。居民中老年人多,社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
如今,聊起小区的变化,居民魏先生赞不绝口:“优化绿化空间后,小区有了更多属于居民的休闲健身空间和车位,我们对改造后的居住环境很满意,现在停车比以前好多了,乱停乱放的也少了。”
优化的是环境,提振的是精气神。眭国云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后,不少居民计划购置汽车、翻新房屋,“整个社区都活跃了起来”。